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央媒看重庆 > 正文

新华社 | “在这里,找回失散多年的记忆”

发布日期:2021-02-20 12:35 来源:新华社

微信图片_20210220105137.png

春节期间,“微更新”后的重庆山城巷重新开放,旋即成为人们感受乡愁的“网红”景区。漫步其间,如同“穿越”到久远的历史年代,那氤氲在旧时光里的土墙、青瓦,仿佛无声述说着山城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山城巷位于有“重庆母城”之称的渝中半岛,是重庆城区唯一以“山城”命名的百岁老巷,仅一公里长的街巷内就拥有明清民居院落、巴渝吊脚楼、海派石库门、天主教堂旧址、抗战防空洞等历史建筑,游客在这里可俯瞰长江美景、触摸历史文脉。然而,这里多年来却破败不堪,墙面斑驳破败,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一些住户家中水、气不通,居民生活条件简陋,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蒙上灰尘。

2016年,山城巷被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列入旧城改造项目,但如何改造这个问题却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山城巷汇集了重庆开埠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民俗文化,承载了山城百年来市井生活的变迁。因此,在山城巷改造中,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重在保护、活化与传承,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和原生态建筑肌理基础上,以‘绣花’功夫开展‘微更新’‘微改造’,并拓展公共空间、植入现代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与居民生活相融合。”渝中区副区长蔚传忠说。

记者注意到,山城巷处处体现着“微更新”理念。这里的断壁残垣往往被铁条绑定,如同给老墙穿上了“铁衣”,颇为引人注目。负责山城巷建设运营项目的负责人黄衡说:“这样做是为了加固老墙并保留原始建筑风貌。在山城巷项目动工前,我们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各类建筑反复勘察,力图挖掘每一栋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故事;动工后,更是‘精雕细琢’了两年,努力呈现‘老重庆’的样子。”

漫步山城巷,在法式建筑天主教堂旧址后面,一座“荒野花园”引得游人竞相赞叹。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垃圾场,被清理后却意外地“冒出”了一大片教堂及钟楼废墟。项目工作者在保留废墟风貌的基础上,老砖新砌、缝里植花,游客白天赏花赏景,晚上还能欣赏“花卉灯光秀”。

老巷“微更新”,保留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烧饼铺、老茶馆和火锅店等原汁原味的烟火气。在山城巷一处院落内,记者看到台上“名嘴”讲重庆“老掌故”,台下几十位茶客边晒太阳、边喝“坝坝茶”,一派安逸闲适景象。在烧饼铺前,游客排起了长队,只为品尝岁月的味道。重庆市民曾女士幼时曾在山城巷生活学习,故地重游的她对记者说:“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山城巷被政府打造得这么美,让我又找回了失散多年的记忆。”

(记者王金涛、黄兴、陈青冰)

(据新华社重庆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