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江远眺。影像中国
长江之长,不仅在长度,也在她的历史;长江之大,不仅在水量,更在她的力量、胸怀与气势。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培育了中华文明、养育了中华儿女、浇灌了大半个中国,千回百转地流淌到今天,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来端详。
一
长江是地球造山运动的产物。天地一根弦,江河日夜流。长江是时间的刻痕、地球的史记。亿万年前,长江以天崩地裂的节奏和石破天惊的声响横空出世,用古老的涛声谱成奔涌的序曲和前进的旋律,翻过雪山冰川、高原草地,蹚过深沟峡谷、险隘洞涧,一路吸纳飞瀑激流、溪泉川流,连通起江河湖海、沼泽湿地,浸润着沃土荒漠、山林草木,以奔腾不息的姿态一往无前。它的干流经过青海、西藏至江苏、上海等11个省区市,一路向东;它的支流经过西到甘肃、东到福建的8个省、自治区,辐辏四方。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水、湘水、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700多条小支流、3600多条小小支流,4万多个中小湖泊和水库,还有无数的细流像毛细血管一样丰富又像蛛网一般密布,汩汩地注入长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等五大淡水湖中的4个与长江相通;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从长江取水;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纵贯北京至浙江等6个省市,在扬州通过里运河与长江瓜洲古渡口连通。在此,长江与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部贯通,然后继续东去,从吴淞口汇入滔滔东海。发达的长江水系,沁养着大半个中国。
地球给长江以生命,长江给大地以生机。雨水丰沛的长江两岸四季葱茏、五谷丰饶,舟济江河湖海,物流东西南北,长江流域渐成富庶之地、安栖之所、庇佑之处,养育着世代中华儿女。回想古代历史,北方的灾荒与战乱,使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人口不断向长江流域迁移。北人南渡,东人西进,广袤的长江以博大的胸怀、温暖的怀抱、丰饶的物产接纳了天下游子。今天的长江流域约占国土面积1/5,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长江不歇脚,生命不停息。
二
江河行地,万流归宗。金沙江与岷江在四川宜宾交汇成长江,嘉陵江与渠江、涪江汇合,从重庆朝天门涌入长江。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这一段,叫川江。
船行川江,只见地势雄奇险峻、悬崖峭壁连绵如阵,巍比岱宗,险超西岳,稳若衡山,秀甲匡庐。河道暗礁密布,漩流疾速突变。湍急在湍急中赶路,澎湃在澎湃中跳跃,让你知道什么叫怒涛狂卷、轻舟千里,什么叫虎跃狮咆、马奔狼突,什么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那悬棺,那古栈道,那岩上的纤痕,那一道道深刻的崖上缝、壁中罅,有鬼斧神工之奇、天造地设之妙,让你尽情想象亿万年前的江水是以怎样的力量冲破石壁、撞开夔门、荡出西陵峡,奔腾成一条长江的;教你懂得什么叫没有蹚不开的路、过不去的坎,什么叫开山劈地、所向披靡,一心只向远方的星辰和大海。
一抬头,一座航标灯在高处的山嘴上站着,等你,如山鹰兀立,看云霞明灭。任你时来时往,来无影去无踪;任你潮起潮落,高一声低一声,它以静待变、处变不惊。置身川江深处,看波谲云诡、苍狗长风,峡江的浪会打湿你的眼、风干你的泪、温润你的念想;你会感叹年华如水、沧桑易变,但那航标灯却是真实的留存,坚定如磐,为你指航。
峡江之上,苍山之巅,有婀娜和娉婷在等你,有望眼和轻唤在等你,有软软的风、柔柔的雨、暖暖的爱、幽幽的怨在等你。那是一位神女,传说中的西王母娘娘之女,她的名字叫瑶姬。孤独的瑶姬在这里栉风沐雨,坚守经年,除妖驱虎,一心等待治水的大禹,等待到地老天荒。楚襄王梦之求之,屈原歌之赞之,宋玉、阮籍、郦道元,李白、杜甫、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排队在神女峰的脚下献诗献文,从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顺流而下的范成大在白帝城等候,还有卢照邻、杨炯、孟浩然、王维、岑参、孟郊、白居易、杜牧、欧阳修仰慕而来,远远地站在巫峡栈道上观望,千里之外的瓜洲渡口、金山寺,还有王安石、陆游、张祜在翘盼。明月千里,千秋明月,多少风雅故事,发生在长江、在三峡。然而今晚,她只以烟霞为羽衣,用晚照做霓裳,将满目秋波送给峡江崖上、嶙峋岩中那一群孤独的身影。
那是川江的纤夫们。“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浪里不归家”,踩着1亿年前的海底、1万年前的河床、1000年前的栈道、数百年前的鹅卵石,一队队、一步步,弯成力字形、伏作满弓状,逆水而行,向水而歌,是力量在行走、生命在歌唱。那岩石上深深的纤痕,那风吹日晒黑得像江中石一样的脸和臂膀,那打着旋涡在峡谷和江面回荡的川江号子,像动感的雕塑、凝固的浪线。一根纤绳便把七百里三峡拉成了五线谱,呦呦旋律从古来,嘈嘈音符向东去。然而,水路再曲折,行程再遥远,长江却几乎围绕一根轴线做等幅运动,曲曲折折弯弯绕绕,最终在轴线上选择了自己的入海口。这根轴线就是北纬30度线。
地球北纬30度附近,是一个奇特而神秘的地带,一道人类文明之谜。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恒河、密西西比河、雅鲁藏布江和长江等大江大河都横跨这一地带;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长江文明在这一地带聚集,同纬度的三星堆古蜀国遗址正在被深度挖掘;珠穆朗玛峰等地球上的7座最高峰,以及至今无人登顶的梅里雪山在这一带列阵;神秘的百慕大群岛等在附近隐现,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在不远处潜伏。长江像一条彩线,串联起无数的文明珍珠;又像是一根脐带,一头深深地扎进中华腹地,汲取能量后奔向浩荡东海。
长江流域是人类的摇篮、文化的故乡。长江上游地区的元谋人、巫山人,中游地区的长阳人、郧县人,制造出石斧石锛石犁石铲等工具、石矛石镞石刀石丸等武器,学会钻木取火,揖别茹毛饮血,高举人类文明的爝火,走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上中游地区的巫山大溪文化、枝城城背溪文化、京山屈家岭文化,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像花儿朵朵,次第盛开在新石器时代的晨光里。这些遗址无一例外地存在大量稻壳的遗迹表明,在7000到1万年前,长江流域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长江广纳百川,文化葱茏葳蕤。长江流域诞生的羌藏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徽赣文化、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各呈芬芳,和而不同,相映生辉。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走向交融,长江文化与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西域文化,甚至异域文化煮酒论道、交流互鉴。千山同根,万水归江,长江因此而壮阔。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从这里走向历史舞台,书写中华民族的史诗,数不清的政治事件、军事争战、文化现象发生在长江;无数的先哲巨匠、文人墨客从这里登上文化讲台,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舞椽笔、洒巨墨,读不尽的雄文翰墨、诗词歌赋如长联披挂在长江两岸,数不清的文化经典、文化遗存、文化标识、文化星宿从长江升空辉映神州大地。长江塑成了伟岸峭壁、险隘雄关,分娩了烟柳江南、水墨雨巷,涂抹了湖光山色、水村山郭,那一帆一浪一石一矶、一草一木一楼一台,是长江的符号、文化的标点。长江不歇脚,文化不停滞。
三
长江既是神奇的景观,更是深刻的哲学命题。
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思想光辉灼灼,哲学波光粼粼。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回旋是暂时的而奔流是永远的。广纳百川而不捐细流,吸纳一切又输出所有,是长江的品格;开山劈岭、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是长江的性格;动则惊涛,静若止水,从不驻足,奔腾入海,是长江的追求;只争朝夕,不舍昼夜,是长江的自觉。一切的雪、一切的霜,所有的雨、所有的风,只为孕育世间峥嵘、滋润天下万物,这是长江的理想和信念。长江是生机的同义语,是包容的标志、博大的象征。生活在这样的奔腾中,你我都是一滴澎湃的水、一朵跳跃的浪、一条浓缩的浩瀚长江。
岁月抹不去历史的创痕,江河洗不尽积年的风尘。不要忘却自然的惩罚之鞭,不能亏待长江的哺育之恩。北宋晚期到南宋早期是长江的阵痛期。15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素湍绿潭”,1300年前唐代李白的笔下是“碧水东流至此回”,1200多年前唐代白居易的笔下是“蜀江水碧蜀山青”。但到了830多年前,南宋诗人范成大从岷江一路直下,漂泊到汉口岸边才见到清澈的汉水,与他几乎同时期的诗人袁说友更是记录道:“荆江水涨,浊波涌急”,南宋进士陈造还留下“汉江水黄浊”的日记。及至宋末元初,长江流域植被大量被采伐,水土流失更甚。从此,研读南宋以降写长江的诗文,已很难再见到“清流”“碧波”之类的描述。文笔如史笔,留存下长江的前世今生。
亿万年的长江,千百年的沧桑,一路风尘仆仆、满心伤痕酸楚,需要休养生息。长江穿越时光隧道,像一道历史性答题横亘在我们面前:今天,该怎样对待长江?母亲需要保护,长江需要呵护。保护生态等于拯救自己,珍视长江就是善待人类。长江之伤是人类之痛,保卫长江当举法治之剑。
四
大江铺长卷,时代挥椽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2016年1月5日在长江上游城市重庆、2018年4月26日在长江中游城市武汉、2020年11月14日在长江下游城市南京,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3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题目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全方位展开,各环节深入。一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的“长江保卫战”在流域全线如火如荼地展开,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5年多来,绿色长江理念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成为长江两岸人民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行动;5年多来,长江大保护成效明显: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保护长江有法可依,“十年禁渔”全面实行,“重化围江”难题逐步破解,全流域劣五类水质不断消除,“水中大熊猫”野生江豚等快乐嬉戏江面,万里长江绿色生态长廊成线成片规模呈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蓝图已经擘画,古老长江翻开新页,草长莺飞垂柳依、鱼翔浅底江豚跃的美景重现长江。
新发展理念如灯塔指航。一部长江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共生史。长江水力资源富足,总量几乎占全国的一半。长江之水天上来,全程落差约6000米,天然资源化作电力优势,于是巴塘、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大型水电设施呈梯级开发,展露亮色。西电东送从这里出发,长江点亮了大半个中国;南水北调从这里启程,长江浸润着中国的大地。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土地、矿产、林草、湿地、雨水资源,雄厚的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市场、人力资源,是中国的经济腹地、生态要地、创新高地、发展重地。优势集中、辐辏广阔是特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前提,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接近一半的长江经济带弯弓搭箭、蓄势正发。唯有生态高质量,方有经济高质量;越是永续发展,越要和谐共生。长江保护从“头”做起,雪山草原三江源,唐古拉山昆仑山,没有“源头活水”就没有大江东去“清如许”。牧民下山,策马扬鞭告别世代家园,只为万代千秋;渔民退捕,离船上岸转变生产方式,是为长远生计。一江两湖连七河,清江、清湖、清船、清网初见成效,白鲟、江豚、白鱀豚、中华鲟、长江鲟等4300多种水生物正陆续游回安全的家。回望关山千重,展望碧空万里,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肃地对待长江,这是民族的百年大计、千年血脉、万世根本。“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美丽的长江生态正在生机重现。
新发展蓝图正蓬勃盎然。纵使潮起潮落,任凭水丰水枯,长江正发挥出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的巨大效益。长江大桥、高速高铁纵横交错,空中航线、水上航线密集交织,隧道地铁、过江轮渡南北穿梭,一幅纵贯东西、连通南北的立体交通网披挂长江。如何让区域协调、总体布局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率,长江是一道必答题,正在考验我们的智慧。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是新时代赋予长江的新使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饮一江水,共唱一首歌,强劲的长江正发力。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清水向东流,只待时日,正在今朝。惟愿长江浩荡,喜看万物欣荣。古老的长江故事正在翻开新时代的新篇章。
(稿件原载于2021年03月31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