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古树参天、绿意盎然。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孙德红在自家民宿忙着接待游客,三年前她的民宿刚装修好就因为超面积违建在环境整治中被拆除了一部分。谈到今昔变化,她说:“当时山上超面积建房很普遍,拆除违建让我损失较大,心里曾一度很不理解。如今违建没了、生态美了,来缙云山的游客也更多了,我的民宿周末一房难求。”
从不理解到支持,孙德红见证了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后的蝶变。位于嘉陵江畔的缙云山保护区是重庆中心城区重要生态屏障,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区域之一,有“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
但由于紧邻城区、多头管理、保护区发展受限等原因,缙云山保护区内村民一度“靠山吃山”,私搭乱建、违规经营、农家乐无序粗放发展……种种行为“蚕食”破坏着当地生态。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2018年6月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强力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探索生态搬迁、系统修复生态、导入生态产业……三年间,在一系列绿色发展“组合拳”推动下,这个特大城市近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步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位于缙云山保护区实验区范围的黛湖,是部分珍稀藻类栖息地。过去,湖岸被多家酒店和农家乐圈占,湖水被污染。经拆除违建、湖岸整治等,如今的黛湖碧波荡漾、草木环生,成为公共生态空间。
生态修复后的黛湖碧波荡漾,成为公共生态空间。秦廷富摄
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穆利文介绍,为保护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三年来北碚区累计拆除保护区违法建筑8.8万平方米,整治突出环境问题269个,栽种植物77.4万株(棵),生态修复约10万平方米。
缙云山保护区内户籍人口近9000人,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就有1100多位村民,人口承载量过大。2019年,重庆探索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引导核心区、缓冲区的村民搬出安置。
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没有明确政策,北碚区经反复研究,决定对自愿退地进城的村民给予一次性补偿,对自愿异地迁建的村民在山下规划安置点,并解决搬迁村民子女就学、社保等问题。
七十多岁的缙云村村民蓝长生曾住在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内,老两口只有少量自留地,靠子女赡养。他说:“我从家走到村委会要近1个小时,搬出去既能保护生态,生活也方便,社保等后顾之忧政府也帮解决了,我当然支持!”目前,核心区和缓冲区村民已基本迁出。
游客在环境综合整治后的缙云山游览。秦廷富摄
缙云山下是嘉陵江小三峡之一的温塘峡,周边温泉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近几年,北碚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按照“山上生态做减法、山下产业做加法”的思路,加大缙云山棚户区改造,科学有序发展环山文旅康养产业,温泉度假小镇、环山绿道、农家乐提档升级、特色民宿群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加快实施。
精心修缮老民居、码头、庙宇等以还原老街风貌,同时注入民宿、剧场等现代元素……嘉陵江边曾经破败不堪的重庆历史文化老街金刚碑,经过几年修复再现巴渝特色古村落风采。北碚区文旅委主任胡一珊说:“金刚碑正在招商,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还未开放,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接下来我们将争创缙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北碚区委书记周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