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造纸厂的“废料”——造纸黑液,生产制作出环保型仿瓷餐具;经过研发加工,餐厨垃圾摇身一变成为有机类肥料……记者从北碚区科技局了解到,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自去年5月揭牌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科技创新项目、科技企业和创投基金集中签约落户,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农业科技、生物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这些项目和企业在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内孵化、成长时,紧扣绿色发展理念,借助科技创新力量,让一些“奇思妙想”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让“绿色经济”成为北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北碚天生创新创业街。(摄影:秦廷富)
变废为宝 提取造纸“废料”制出仿瓷餐具
位于天生创新创业街的木质素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有一项“黑科技”,那就是通过提取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经过一系列工艺,生产制作出新型的仿瓷餐具。
“造纸黑液里含有大量木质素,但几乎都被当做污染源或废弃物浓缩后烧掉了,还有被任意排放,不仅没有将资源有效利用,还污染环境。”木质素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造纸黑液是制浆过程中提取纸浆后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废弃物,但并不是有毒有害物质。因此,该公司利用这些黑液生产制作出新型仿瓷餐具,不仅是对“废料”的二次利用,同时也能够降低造纸厂高昂的黑液处理成本,彻底改变木质素被焚烧排放的命运。
制作红薯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与造纸黑液有着类似的经历,被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刚团队当作了“宝贝”。据了解,该团队已从甘薯淀粉废水和干薯片等加工下脚料中提取到甘薯抗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开发出了预防肿瘤的产品。
化害为利 运用有机肥产出“绿色粮食”
“餐厨、种植、养殖产生的城乡有机废弃物是重要的面源污染来源,一旦处理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体健康,但它本身是宝贵的有机质资源,可以用于生产绿色有机肥料。”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陈新平告诉记者,他带领的团队一直在做绿色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
据介绍,该团队主攻方向有两点:一是对城乡有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实现资源绿色循环利用的同时生产绿色新型有机肥料,二是促使传统化肥向绿色新型肥料升级,实现为绿色农产品提供“绿色粮食”的同时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该团队已开发了12个新型绿色肥料品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产业应用方面也为多家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绿色肥料产品升级、绿色科技服务升级和绿色作物生产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循环生金 研发新型电池实现节能环保
“如今,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电池面临‘退役’。业内预计,截至今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20万吨。”九环新动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多为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存在利用率不高、充电难、充电慢、续航里程较短等问题,当容量衰减到70%-80%以下时,为了保障安全和性能就需要“退役”。
“对此,我们正在积极致力于开发出新型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这种新型电池具有价格低、环境友好、高比容量等优点,通俗来说,就是更环保、更安全、更方便回收利用。”该负责人介绍,基于新型电池的优势,研究中心还提出了闭环式产品开发理念,即在电池材料、储能设备、智能管理以及电池的梯次利用回收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以及管理系统,推出智能化和云共享系列产品。
校地合作 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什么这些公司和团队能让那么多的“金点子”结出“金果子”?北碚区科技局副局长宋晓辉给出了答案,“这些公司和团队在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内孵化、成长,从选种、育苗、造林直至成材,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服务平台和工程助力,因此,获得这些成果也在意料之中。依靠西南大学这座创新‘富矿’、人才聚集地,我区聚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让许多在校师生们的‘奇思妙想’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了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据了解,2019年5月6日,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正式揭牌,包括木质素、九环新动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58个国内外科技创新项目、科技企业和创投基金签约落户。
作为全市首批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之一,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完善政策、技术、人才、资本“四大链条”,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现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科研成果就近转化,助力北碚高质量发展。
(
(作者单位: 北碚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