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神龙峡原生态的峡谷景色,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漂流。 通讯员 甘昊旻 摄/视觉重庆
南川山王坪满眼苍翠。通讯员 甘昊旻 摄/视觉重庆
石柱黄水每天都有特色表演。(受访者供图)
石柱黄水的夜晚凉风习习,来此避暑的人们在剧院前的广场休闲锻炼。(受访者供图)
近日,《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我市石柱、南川、綦江3区县入围“2020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100强县”。
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定下明确目标: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给康养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然而,康养产业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发展容易缺乏抓手;同时,一些地区仍然认为康养产业就是发展农家乐、修避暑房、顶多再搞点游乐项目,远没有用宏观系统的思维去看待和研究。
针对这些问题,重庆早在去年就发布了《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记者近日在石柱、南川等避暑胜地采访发现,各地正摩拳擦掌,竞逐康养产业。
产业升级
从避暑游到全季游
重庆夏季气候炎热,避暑需求旺盛,大量以避暑纳凉为主的农家乐,构成了康养产业的早期主体。
吴功艾与老公张建伦,在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经营着上千亩的香炉寺茶园。依托茶园,两人搞起了农家乐,取名为香炉茶艺山庄。尽管海拔只有800多米,但由于背靠茶山,退凉较快,依旧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开办农家乐的想法来自于几年前。”吴功艾说,当时来自比利时、卢森堡、波兰等国家的40多名留学生在茶园体验了一回“茶农”生活后连呼“太妙了”。从留学生惊奇的脸上,他们敏锐捕捉到商机,突然发现茶园还有另一种价值:休闲观光体验!
于是,两口子借清凉之势改造茶园、修建茶山步游道、建观景亭、茶叶间种上桂花、菊花、玫瑰花等,很快,一个集品茶、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点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石柱县黄水镇农家乐老板谭静,也见证了当地康养产业的从无到有。
早在2011年,谭静就开办了农家乐。当时,镇上的游客并不多,大都是石柱本地人来吃个饭、歇个凉就下山。“经常有客人问我附近有啥好耍的,我也答不上来。”谭静说。
10年过去,黄水镇已成为我市最火爆的康养胜地之一——变化的背后,是当地产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
近年来,为增强游客体验感,黄水开发了太阳湖、月亮湖、大风堡等10多个景区,并将其串联成线,增加休闲度假的趣味性。
有了耍事,黄水人气渐渐开始聚集。2016年,某楼盘在黄水开盘销售,现已入住业主3800户;2019年,镇里又建起摩天轮游乐项目,并逐渐在周边形成一个集各类小型游乐设施于一体的游乐场所,每年7、8月间可创收200万元左右。“如今我们这里吃住行、游购娱样样都方便。”谭静笑着说。
随着康养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仅仅依靠传统的农家乐显然无法承载起这个庞大的产业。“谋划康养产业,要从单一的避暑产品向综合性康养产品升级。”南川区金佛山管委会项目科科长周勤全介绍,该区重点围绕金佛山片区、大观生态园片区和乐村、山王坪等组团,相继引进了一批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
石柱则以观养、动养、住养、食养、疗养、文养“六养”模式,以黄水为核心,引进、打造相关项目,建设大黄水旅游度假区,与周边沙子镇、冷水镇、中益乡等形成联动发展,推动产业从单一避暑游向全季游转变。
如今,在我市不少避暑和康养胜地,规模更大的综合体为人们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体验。
产业延伸
医养、康养等实现无缝衔接
体验升级后,产业业态自然延伸。
8月3日,主城“高烧”,位于金佛山景区西大门附近的良瑜国际养生谷却是凉风习习。
这天,在此避暑的退休职工孙方荣,在鸟语虫鸣中起了个大早,在6.8公里的森林康养步道里漫步了40分钟后,他与孙子分别在项目打造的农场和儿童乐园找到了“耍事”。
农场占地1000亩,由专业农场管理团队打造,涵盖生态种植、养殖、水产、农耕博物馆、果蔬采摘等。而乐园则是孩子们的天堂,鸟巢攀爬组合滑梯、爬网、异形秋千、蹦床、攀岩墙等设备一应俱全。“说实话,当时决定来这里避暑,就是这些丰富的体验项目吸引我。”孙方荣坦言。
“以前这种房子都叫做避暑房,现在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康养房。”良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张雯告诉记者,从避暑到康养,更加突出全时全季和多重体验,更加突出预防、治疗、修复、康养等“四结合”的生活新方式,以其康养中心为例,有中药、艾灸等项目,医养与康养实现了深度融合。
在黄水,医养结合已成为一大特色。
7月30日一早,在黄水镇卫生院康复理疗科,做针灸、艾灸、中药贴敷的人已然满员,床位都加到了过道上。“医生,来看哈也,我右边腿没得感觉……”在针灸室的徐建美腿上扎满银针,朝门口喊到,医务人员邓马丽闻声赶到,在银针连接的设备上调试。
对家住渝北区的徐建美来说,每年6月起到黄水待上3个月,做几个疗程的康复理疗已成她最近七八年间的惯例。“这里空气好又凉快,医生的技术不比主城差,人相对也没那么多,很安逸!”徐建美的话在诊疗室里赢得了一片赞同声。
“科室只有40个床位,最近加到了70张,这还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控制了的,不然100张都不够。”邓马丽笑道,每年夏天的高峰期,科室都是全员上岗且几乎无休。
院长熊书华说,来黄水避暑的以老年人为主,为了给这个群体做好服务,医院会在淡季组织医生参加县级、市级培训,提高康复理疗治理水平。目前,康复理疗科已成为医院最热门的科室之一,中医药板块的营收占到全院营收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由于康养人群的特定性,中医药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加入到这个产业中。在我市不少地区,医疗与养老、文化旅游融合、食品与健康融合,正在不断充实着康养产业新体系的内涵。
产业融合
药品制造、美妆等产业齐发力
一些原本属于制造、加工的行业,也被囊括进入康养产业范畴。
前几天气温高,南川区头渡镇前星村村民任发会往玄参地跑得勤快。今年,他的药材不再鲜销,而是送到南川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进行加工,搭上了“康养产业”这一快车。
依托金佛山这座药物宝库,南川着力擦亮中医药康养“金字招牌”,将游、食、养等与中医药康养“挂钩”,力争到2025年医药康养产值达到100亿元。
目前,南川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已形成10平方公里制造基地,上海医药、华润三九、河北金木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特医食品等为特色的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金钱草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补骨脂颗粒等产品实现“南川制造”。美妆方面,富含玄参、方竹笋等提取素的洗面奶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石柱则依托黄连产业,加大在日化、中成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
以当地神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等高校和院所的技术支持下,该公司开发出8个主打产品,其中以黄连为主要成分的有五黄养阴颗粒和炎可宁片,五黄养阴颗粒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针对二型糖尿病的中成药。目前国内从石柱购买黄连生产相关药品的药企有200多家。
除神奇公司以外,石柱还有中药材深加工企业4家,主打日化产品。通过与知名中医药专家和美食专家合作,现已研发出10余种药膳食品,并推出黄连香皂、黄连祛痘膏、黄连牙膏等日化产品。
“康养产业的涵盖十分广泛,我们目前还仅仅是起步阶段。”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将在创建全国一流医科大学、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发展“线上医疗”、发展中药产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等方面发力,利用好重庆的大山大川这个宝贵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健康资源,推动大康养与大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专家访谈
世界中联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朱桂祯:
应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日益增加,康养产业已然成为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如何把握康养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世界中联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朱桂祯。
朱桂祯认为,各地应从中医药健康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方面入手,整合资源、丰富产品、优化结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拥有国际吸引力的健康旅游模式,加速康养产业的形成和成熟。就重庆的实际情况,她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根据国家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要求,打破林业、旅游、卫生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机构,形成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其次,突出地域特色,避免雷同。比如石柱,最大的资源优势是黄连、莼菜等产品,因此在发展健康旅游时,可以设计模块化的旅游线路,在观光期间,插入黄连种植、加工环节的参观、讲解,以及黄连药膳、保健品等产品体验。通过健康教育为健康产品赋能,联动起一二三产业,既可助力经济发展,又充分满足了人们健康旅游的需求,利于当地健康产业品牌的打造。
最后,放宽人员准入,以健康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为突破口,通过职业教育以及从业人员培训,培养健康旅游导游、药膳师、调理师等职业,为旅游人群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她并不建议各地大拆大建打造疗康养和接待场所,而是应依托其本身的农家乐等原有业态,通过培训从业人员,为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健康服务,做长产业链。
(记者 颜安 栗园园)
(稿件原载于2021年08月10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