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重庆万州:小小花椒树成了“摇钱树”

发布日期:2020-08-07 10:02 来源: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11.png

村民在花椒基地忙着剪花椒枝条。摄影:周志华 杜莹 刘罗林

“村里的花椒种得越来越好,我每个月都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拿到1500元,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安逸得很哦。”日前,在万州区甘宁镇高桥村芬明农场九叶青花椒基地里,贫困户付克碧一边修剪着花椒枝条,一边感慨地说道。

作为高桥村稳定投产的扶贫车间项目,今年芬明农场九叶青花椒产量大增。看着枝头的一束束花椒,基地负责人陈芬在喜悦之余,更有着一份感激:“这多亏了驻村工作队,没有他们,花椒基地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

驻村工作队与陈芬的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当年7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开始对口帮扶甘宁镇高桥村,向村里派驻驻村工作队。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向在外创业的本村人介绍扶贫优惠政策,吸引他们返乡创业。

陈芬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她和丈夫在外创业,受扶贫政策吸引,两人选择回乡创业,在高桥村承包土地种植花椒。

起初,由于种植经验技术不足,又缺乏烘干等加工技术,导致花椒产量和质量都不算高,收益并不好。驻村工作队得知陈芬的困境后,主动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2018年,驻村工作队还帮助陈芬前往江津等地考察学习,让她在花椒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专业的培训。

回来后,陈芬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在花椒基地务工的村民,第二年花椒产量大大提升,品质也比以前更好。

产量和质量有了保障,陈芬和丈夫准备扩大规模,但资金短缺和电力不足这两大“拦路虎”又让他们伤透脑筋:电力不够,冻库就不敢用,烘干设备也用不了,花椒保存时间不长,只能以卖鲜花椒为主,价格上不去,收益也就提不上去。

这时,驻村工作队又给陈芬带来好消息。他们为陈芬的花椒园申请到扶贫车间项目,得到30万元的扶贫资金。同时,积极与三峡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协调,很快花椒基地免费安装扩容了电力设备,满足了花椒烘干存放的电力需求。

难题都解决了,陈芬开始在花椒园里“大展拳脚”。她不仅将花椒面积扩大到500多亩,还建好烘干房、保鲜库。既卖干花椒也卖鲜花椒,花椒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陈芬说,今年鲜花椒产量达8万公斤,预计收益200多万元。

花椒基地的规模和收益都上来了,陈芬通过吸纳村民和贫困户务工的方式带动他们增收,让他们既能在家门口务工赚钱,又能照顾家里。

据驻村工作队队员王长江介绍,陈芬的花椒基地已经吸纳30多名村民长期务工,其中有18名贫困户。而在收获季节,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达到50人以上。

如今,高桥村的花椒产业已初具规模,真正把小花椒培育成高桥村的致富产业,小花椒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作者: 周志华 杜莹 刘罗林)

(作者单位: 三峡都市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