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马宗品:回乡创业种天麻 深山辟出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1-11-02 10:37 来源:重庆日报

马宗品(右)在给天麻授粉

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城口县宗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宗品出生于1968年,他是地地道道的城口人。1998年,他回到家乡带着家人搬进了县城开始走向创业之路,做起了中药材购销生意。在做生意的那几年,他发现国内外野生天麻市场供不应求,于是他又琢磨是不是可以发展天麻种植?在2000年,他开始学习种植天麻,2001年在家人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开始高山种植和发展天麻。

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马宗品不仅自己创业开了公司,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但是,在天麻种植这条路上,马宗品走得也并不轻松。

创业伊始 困难重重

在创业之初,因基地交通不便,基地需要的材料及种子无法运至基地现场,每次上山都需要步行2个多小时,只能依靠人背马驮,条件异常艰苦。

“种天麻的日子真苦,起早贪黑,风餐露宿。路还没修通时,所有的东西都要靠人工背上去,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天也只能背4趟-5趟。林中没有喝的水,为了有口水喝,我们在基地一旁岩边找到了一个可以喝的水源。”马宗品回忆道。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更好地发展天麻种植,他找到了当地党委政府,请求给予支持,修通了天麻种植基地的公路,让天麻种植更快更好的发展。

但是,路修通了,技术难题又来了。由于天麻适宜生长在凉爽湿润的环境中,对湿度的控制非常严格,太干燥会影响生长,湿度过大又会造成块茎腐烂。起先,马宗品并不知道这个原理,种植的天麻不是个头小就是直接烂在了地里,导致每年入不敷出。为了种植出又大又好的天麻,他开启了漫长的学习之路,先后到云南、湖北、安徽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实践天麻种植技术,然后回到基地将学到的先进技术结合城口的气候地理条件,亲自为天麻授粉,培育种子,栽培天麻,终于在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攻克了在城口种植天麻的技术难题。

走上正轨 看见曙光

经历了创业初期的种种艰辛,马宗品的天麻种植逐渐摸到了门路,走上了正轨,并且在这过程中还成立了城口县宗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当上了公司总经理,成为了高燕乡河岸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带动着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在公司经营管理上,他坚持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联结经营生产模式,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以带动药农脱贫致富,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打造出产品清洗、加工、烘烤、存储、购销等多个功能齐全的车间,形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天麻为主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他用创新的思维拓宽公司的发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用自己勤劳的汗水和过人的智慧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发明了“一种中药材烘干装置-根部施肥器”,并于2017年4月取得发明专业权,还为“天麻”申请注册了商标。让公司经营模式逐渐完善,发展前景日益光明。

现在,在高燕镇坪原村放牛坪的天麻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0余亩,商品天麻年产量约2万多斤。

这些年来,马宗品还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创新领航”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6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出资、出技术,到现场指导乡亲栽培、生产、销售天麻,引领他们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扩大规模 带动发展

2015年,随着全县脱贫攻坚、脱贫致富工作的深入,企业发挥的示范带头作用愈加明显。马宗品表示,一定要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更多的引导山区群众从事林下经济,让他们与企业一起致富。

“我要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大家,让乡亲们都富起来!”这是马宗品的肺腑之言。他把自己多年来在外学到的天麻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渴望致富的村民,变天麻产业为农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带领家乡人走上发展林下经济的致富路。

他免费为村民提供天麻种子和菌药,让每一位参与的村民都能增收。他带领村民在七雁山、一字梁、月亮坪、黄溪大梁、春树湾等地种植林下天麻,带动30多户弱劳动力发展室内天麻种植……从2018年到2020年,共带动高燕镇从业人员300余人,其中50余名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让村民有了持续增收的产业,得到了当地村民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现在,马宗品的天麻种植基地还在不断延伸拓展,已经走出了高燕,发展到了明中、庙坝、北屏、蓼子、左岚等乡镇。同时,他不断拓宽经营范围,拓展销售渠道,将林下种植中药材、生态旅游、商业流通相融合,带动更多的农户稳定增收、改善生活,实实在在地为乡村振兴出智出力。而马宗品也成为了返乡创业的成功者,百姓心中的能干人,同行口中的“药财王”。

潘锋 袁开英 钟林敏

图片由城口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稿件原载于2021年11月02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