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调节村民纠纷。(资料图片)
近日,重庆市荣昌区观胜镇许友村“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里,一起2018年延续至今的纠纷达成调解协议,村民陈某和李某握手言和。吴子龙,重庆市五中法院刑二庭法官助理,也是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的发起人。今年5月,吴子龙来到许友村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在村子里办起了个人调解工作室。
2021年7月,村民陈某和李某因房屋修建费产生纠纷欲“对簿公堂”。“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吴子龙了解情况后“坐不住了”。
2018年,陈某家将房屋承包给村民李某修建,两人对于一部分房屋修建费产生纠纷。
“无奈之下,老陈找到了我们。”吴子龙一边翻看当时的笔录一边回忆,“考虑到两人本就是乡邻,如果矛盾纠纷不化解,积怨会越来越深。而我们调查却发现陈某支付李某的建房款无任何证据,于是驻村工作队介入调解工作。”
在别人眼中剪不断理还乱的事,对法律专业出身的吴子龙来说,是“老本行”。
工作队经认真分析研判后兵分两路。一方面,工作室的村干部与老陈释法,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需要证据支撑。老陈支付李某的建房款既无银行转款凭证和李某的收条,又无人证,败诉的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工作队站在“情”的角度,与李某沟通,同在一村,伤了情面不利于日后相处。同时,若坚持起诉,还额外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最终,在工作队的主持下,老陈和李某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李某撤回起诉,双方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在这里,调解人员有法官、驻村社区干部,村民熟悉的人成了解决纠纷的‘润滑剂’,变成了疏淤解难的‘助推器’,让打‘死结’的纠纷变成了能解开的‘活结’。”重庆市荣昌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仅是重庆市荣昌区运用“1+N”人民调解体系打通人民调解“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1+N”,该负责人介绍,“1+N”即“人民调解+警官+法官+律师+商会+驻村社区干部”。在这个调解体系下,荣昌区充分发挥镇街驻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队伍扎根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让他们深入参与调解工作,将人民调解资源、力量向网格、家庭延伸。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4450起案纠纷,群众满意度达98.9%。
调解前移“一小步”换来的是矛盾化解“一大步”。
目前,全区21个镇街、156个村(社区)调委会已全面建成,覆盖率100%。同时,建成“驻法院(庭)调解室”1个、“驻派出所调解室”8个、“信访工作调解室”1个。这些基层组织积极有效地把矛盾纠纷稳控在辖区、化解在一线,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
下一步,重庆市荣昌区将会同区综治中心进一步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检调、律师调解和行政复议等现有资源,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并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的渠道,将社区矫正工作者、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吸纳进人民调解员队伍,依托建立的156个村(社区)调委会、21个镇街调委会和村社网格化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并及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