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山“最美公路”。(资料图片)通讯员 王俊杰 摄\视觉重庆
高低起伏的公路两旁,是舒缓的翠绿草甸,远处是苍翠森林和连绵群山,悠然的马匹点缀其间……近日,随着国内一款知名车载智能系统宣传片在全球发布,被网友称为“最美公路”的武隆区仙女山波浪公路及周边景色,让国外更多游客知晓。
以1994年启动芙蓉洞景区开发为起点,武隆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目前,该区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块金字招牌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站在新的时代,武隆迎来机场通航和修建高铁的新机遇,旅游业出现新变化,推进‘第三次创业’正当时。”武隆区委主要领导表示。
第一次创业
打造芙蓉洞实现旅游业从无到有
虽已进入冬季,芙蓉洞每逢周末仍会迎来不少游客,57岁的游客谢玉芳就是其中之一。时隔近20年后再次游览芙蓉洞,她不禁感叹这里的硬软件服务变化之大,让人在欣赏洞内鬼斧神工的景观时,忘记了舟车劳顿。
在开发芙蓉洞前,武隆是传统的农业县。大量喀斯特地形让山区农民只能发展传统农业,致富困难。
从打造芙蓉洞景区开始,武隆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过去不保水、不保肥的喀斯特地貌,因险峻的山峰、幽深的峡谷而成为旅游胜地。
像谢玉芳这样的游客的到来,让武隆初尝发展旅游的甜头。据统计,2008年武隆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第二次创业
推动文旅融合让旅游更上一层楼
最近的一场小雪过后,山巅积着白雪,武隆后坪乡进入传统的“农闲”季节。
“其实,这几年旅游发展起来后,没有哪一天闲。”在海拔1200米的文凤村,土家族村民杨世超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正忙着用土法酿酒,为旅游旺季作准备。
地处武隆与丰都、彭水交界处的后坪乡,曾是全市贫困程度较深的乡镇之一,以前当地农民大多外出务工谋生。
2007年,“武隆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极大提升了武隆的旅游知名度;2009年渝湘高速公路通车,则拉近了游客与武隆的距离,武隆旅游实现“第二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期间,武隆在全国创新开展集团式旅游营销。随着天生三桥等5A级景区的成功申报,仙女山旅游度假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作为龙头带动了武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和一批重大文旅项目也落户武隆,加上对当地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的挖掘,推动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武隆旅游更上一层楼。
2018年,武隆区游客接待量突破3000万人次,48个贫困村、3万余贫困人口靠发展旅游脱贫;全区3.5万农户、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实现了特色生态资源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
发展旅游业的利好不断传来。
去年12月18日,海拔1700多米的武隆仙女山机场实现首航。目前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成都等国内十余个城市的航线。
第三次创业
围绕总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国际化
如何抓住武隆发展窗口期、机遇期,推进武隆旅游转型升级,向旅游国际化迈进?从今年9月初开始,武隆区领导班子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密集调研,请专家组支招,请投资企业提建议……武隆旅游迎来“第三次创业”。
“站在新发展阶段,武隆将积极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再次深刻认识武隆、深刻认识旅游、深刻认识国际化的基础上,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全力推进武隆旅游国际化进程。”武隆区委主要领导表示。
目前,该区正紧紧围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武隆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组织编制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第三次创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各项重大项目,有效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同时,武隆立足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聚焦高端旅游消费群体需求,用好山地风光,彰显民族风情,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丰富完善旅游业态,为推动旅游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做好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申报筹备工作,进一步强化国际化营销推介,不断提升武隆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 罗芸)
(稿件原载于2021年12月06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