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濯水镇双龙村的石漠化桑园环抱着民居和养蚕大棚。曾经受尽石漠化之苦,如今小小桑树叶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
黔江区濯水镇双龙村村民在管护石漠化地里的桑树。
黔江区金溪镇望岭村村民在栽植桑树苗。
黔江区太极乡鹿子村村民在采摘饲养小蚕的桑叶。
黔江区太极乡新陆村村民杨秀林和妻子任六秀展示晚秋蚕茧。
黔江区太极乡太河村村民在养蚕大棚里给小蚕添加桑叶。
女工在黔江区花神丝绸公司生产车间织绸。
本版图片均由杨 敏摄(人民视觉)
重庆是全国8个石漠化严重地区之一,黔江所在的渝东南武陵山区是重庆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地,占全市石漠化总面积的42.8%。
从重庆市区向渝东南出发,进入武陵山区,越往深走越是山连着山、石压着石。黔江,就在这山与石的腹地。这里“七山一水两分田”,岩石裸露如刀削斧劈,石漠化的土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
怎么办?当地在实践中发现种植桑树能够破题石漠化治理,还能助力村民增收。桑树根系发达,能堵住岩缝、保持水土,只要有20厘米以上厚的泥土就可生长。黔江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点“石”成金,春季栽种,夏季养蚕,增绿、增收两不误。
一株株桑树不仅改善了石漠化土地,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区石漠化地里的桑树已逐渐成林,土地的基岩裸露度由原来的60%以上降至30%以下,单位面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提升到养蚕收入的2500元。2019年,蚕茧产量达到6万担、蚕农综合收入达2亿元,成为重庆第一大蚕桑种植基地。
黔江区还利用优质桑蚕资源,引进2家龙头企业建起丝绸工业园,把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来的蚕茧,加工成丝棉被、织绸、服装等产品,形成了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丝棉被、丝绸服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品远销英国、日本、匈牙利、印度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