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2022年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暨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训会上获悉,重庆将开展“六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60%,为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要支撑。近年来,我市累计完成土地机械化耕种示范改造面积100万亩以上,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532万千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和谷物烘干设备等大中型机具超2万台套,还建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4752个。
“但农业机械化存在不少短板。”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宜机化农田面积只有770余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7%,大部分耕地还不能满足大中型农机通行作业条件,加上耕地“小碎散”,土地不集中等因素,“有机难用”现象突出。同时,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自身发展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油菜、玉米、马铃薯、红薯等大宗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尚无适配农机装备,且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
为此,我市将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耕地宜机作业补短板行动、大宗农作物全面全程机械化生产提升行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行动、农机安全生产行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行动等“六大行动”。
如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面,我市将依托成渝地区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农机制造企业,联合国家级、省级农机研发创新资源,创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同时,针对耕种管收烘等全程机械化机具设备,将组织技术攻关,积极引进集成先进、适用、创新的机具设备和技术,采取边用边改、边改边用等方式做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大宗农作物全面全程机械化生产提升行动方面,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柑橘、榨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领域扩展,由种植业向畜牧、水产、加工、冷链等各个领域拓展,由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实现全部农事目标、农事活动、农业区域的农业机械化应用。加强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艺等有机衔接协同创新,建设一批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重点区域全面全程机械化。
(稿件原载于2022年08月07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