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铁“背篓专线”一度刷屏网络,但你知道吗?在重庆忠县,“背篓专线”还有水上版,这里有条船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运送菜农进城卖菜。
“船舶动了,渝忠客2180……”
“我叫秦大益,我们祖辈都是开船的。我是从我18岁就开始开船了,开了27年了。我们夏天开船时间六点半,冬天就是7点。我们这个船是从洋渡到忠县县城,单趟要跑两个小时。”“渝忠客2180”的船长秦大益一边开船一边对记者说。
从洋渡镇到忠县县城,坐车只需要50多分钟,而乘坐轮渡要两个小时,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轮渡呢?
村民戴素珍和聂启英说:“坐车晕车。挑着担子,车里面放不下。”
村民贺德玖说:“车上只有这样一个小过道。背篓放在那里,旅客过不了路,还要收货费,这船不收货费,在船上随便放好多菜。”
原来,除了车的空间小,菜篮子、生禽不好放以外,坐船只收5元船票,还提供免费早餐。
村民贺德玖:“有鸡蛋、馒头、稀饭,够了。”
村民戴素珍和聂启英:“船票才5块钱是划算的。”
“我们这船票价是5到12元,已经是12年没涨价了,出一趟船油费成本大约600元,还不算其他开支、磨损。”秦大益说,每天往返需要200人才能基本回本。特别在2016年开始,重庆沿江高速公路通车,当地水运客流量锐减,每天都入不敷出,儿子的学费都是借来的,借款人的名字他记了一整页纸。
“我每天都在纠结,到底是继续走,还是把船卖了。如果不开船走的话,他们菜农的菜就会烂在地里,就这样在纠结当中坚持下来。”秦大益告诉记者。
直到2022年的一天,秦大益回忆说,再也撑不下去了,他掏出手机拍了一条短视频,锈迹斑驳的“渝忠客2180”一头扎入流量的世界。
秦大益说:“我拍点长江的风景,还有这些坐船的老人。没想到很多人喜欢看,很多人都关注我们。后来我儿子大学毕业回来,就开始直播。现在我们直播还可以,每天我开直播,大概还有四五千人看。”
“你看这边,再看这边,这边的像凤凰,这边像龙,龙凤呈祥。”现在秦大益的网络账号粉丝量已超过200万,这些粉丝关心进城卖菜的老人,他们刷礼物帮老人……当地的“网红”们也参与了进来,开始了一场盛大的爱心接力。秦大义说,直播所得足够客轮运营了,多出来的钱他一笔一笔仔细记下来,回馈给菜农们。
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航程,轮渡抵达忠县西山码头。菜农们挑着扁担来到交易市场,许多市民早已在此等候。“菜农卖不完的,我们就把它收了,收了送给这个环卫工,送给福利院,送给消防队。”秦大益一边忙着帮老人摆摊,一边对记者说。
在码头上,秦大益还租了两间门面,为老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冬天有电烤炉,夏天有空调。
另外,当地政府还建设了一个临时交易市场,在今年5月7日投入使用。当地的海事部门也为“背篓轮渡”在长江主航道外,开辟了一条单独的航线。
“我儿子他从小在船上长大的,以后如果我干不动了,他就接我班。只要还有人来坐我的船,我就会坚持下去,哪怕是一个人,我都会继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