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问“河”哪得清如许?

发布日期:2025-02-11 12:53 来源:农民日报

冬日的大昌湖,湖水荡漾、候鸟翩飞,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辉映的“山、水、林、田、湖”共存的生态环境系统呈现在眼前。

一大早,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光明村88岁老人方文炳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慢慢地走向湖滨的人行步道……“早上来锻炼一下,对身体好。”每天清晨到湖边散步锻炼是方文炳保持了多年的习惯。

大昌场镇位于大昌湖边,湖域面积达到967公顷,蜿蜒不息的大宁河越境而过,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库区面积最大的湖泊。

“多年前,这里湖面漂浮物成堆,湖边污水横流……”嫁到光明村20多年的李行菊记忆犹新,由于成湖原因特殊,水的流动性与天然形成的湖泊相比较差,且当时村民环保意识不强,湖面垃圾漂浮,面源污染严重。

“治!还大宁河一江碧水,给村民一处绿意空间。”2021年7月,巫山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大宁河示范河流建设工作,以建设造福人民的美丽幸福河流为目标,统筹实施大宁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大宁河环境面貌显著改善,逐步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流。

全面拆除大昌湖湖岸非法建筑,清退工矿企业,关闭造船厂,取缔渔船,拆除拦网养鱼设备,新建污水处理厂,协助周边居民改厕……

“当地乡镇组织村民将无序堆积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作为重点,做到应清尽清。同时,将平坝被淹没的肥土转运至土少石多的山上,引导村民发展柑橘产业6万余亩,既减轻了库底污染,又为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巫山县水利局局长罗品俊告诉记者,此后,还建成了大昌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水管网,整治规范沿湖所有排污口,修建了垃圾处理场,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此外,依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机遇,对大昌湖进行保护与修复,通过水面垃圾清理、植被护岸、山崖加固、消落带治理示范等,形成滨湖生态景观林。同时,在大昌湖湿地公园内建设生态巡护步道、观鸟长廊、野外宣教凉亭、竹艺湿地宣教点等,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公园品质,为当地人打造出一处适合休闲的绿意空间。

随着不懈努力,大昌湖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大昌湖现在共有维管植物1112种,鸟类种类由以前的131种增加到143种。

大昌湖生态治理成效只是大宁河建设美丽幸福河流的一个缩影。

立足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巫山县委县政府站在更高水平推动大宁河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通过新建、改扩建13个污水处理站点及配套管网,关闭拆除禁养区内60家养殖场,建成8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改造农村户厕1675户,建立健全清漂保洁长效机制等,确保河面清洁、水质达标。

同时,大力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累计实施营造林9.86万亩。落实“十年禁渔”,取缔渔船230艘、420名渔民转产就业……大宁河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明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繁衍和保护的猕猴从以前的数百只繁衍到4000~5000余只,大宁河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的美誉度越来越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今天的大宁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一道道亮丽景观、一条条滨水绿道、一块块生态湿地,为人民满意的幸福大宁河作了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