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致敬重庆战贫英雄】重庆市黔江区扶贫办:讲好“三个故事”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发布日期:2021-03-27 10:00 来源:重庆日报

黔江区金溪镇望岭村举行“三个故事”宣讲会。(受访者供图)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是国家重点贫困区县,地形多以山地、深丘为主,脱贫攻坚存在不少压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黔江区扶贫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职责,创新开展包括“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我的创业故事”的“三个故事”宣讲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化推进“干部遍访、教师家访、医生随访”的“三访”制度,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黔江区扶贫办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在金溪镇的长春村四组,曾经有过一位“鬼先生”。他叫滕树楼,之所以被称为“鬼先生”,是因为干了十七八年的“撵鬼”活计。

“大碗盛水,水上置银针,针头所指之处,就代表那里有问题。”滕树楼说,自己知道这些都是骗人的,但只能凭借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2017年,长春村成立蚕桑合作社,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入股。起初滕树楼存有顾虑,村里的帮扶干部给他算了一笔账:“一亩田地保底分红300元,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有80元工资,到蚕桑盛产期还有盈利分红。”听了扶贫干部的话,滕树楼的顾虑逐渐被打消。

如今,滕树楼不仅入股长春村蚕桑合作社,还被选为合作社监事。滕树楼带着老伴儿在合作社务工,加上保底分红,家里的账本上一年多了3万多元。

滕树楼的转业致富故事,被黔江区扶贫办选入“三个故事”宣讲活动作为宣讲故事之一。脱贫攻坚以来,黔江区扶贫办以身边真人真事为题材进行“三个故事”宣讲活动,已累计开展3000余场次。除转业“鬼先生”滕树楼的故事外,“三个土家老汉一台扶贫戏”的养蚕人滕树文、陈正文、滕树长,“背包书记”田杰、“教育书记”田富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弘扬黔江精神的生动案例。

“多亏镇上的扶贫干部来我家走访了解情况,为我安排了护路员和生态护林员两份工作,让我可以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家里人。”黑溪镇光明村六组脱贫户杨胜菊说,护路员和生态护林员的工作一年可以为她带来近万元的收入,这让她有了发展生猪养殖的底气。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黔江区扶贫办推进“干部遍访、教师家访、医生随访”的“三访”制度,该区5000余名干部与脱贫户“一对一”结对帮扶,2300余名乡村教师入户家访7万余次,近800名“白衣天使”上门随访服务3万余人次。

如今,黔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万元,较2014年增长84%,建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较2014年增长171.1%,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1741户45132人,已历史性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

(作者 苏畅)

(稿件原载于2021年03月27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