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园土壤管理,各产区方法各不相同,永州橘园土壤管理有传统的习惯,也有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
1.定植挖穴方法
永州柑橘定植挖穴经历了旱地挖小穴、水田起土垛,到挖大穴、撩壕,再到全垦加小穴的过程。
(1)小穴定植 我国过去的柑橘老产区,大部分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地,永州几个老产区如道县水南、零陵横石和光明、祁阳县石硖洲都在河畔或河洲上,是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土。这些产区以前种柑橘只挖一个小洞,宽、深约30厘米,种得下苗就行,农户自己在庭院种柑橘,也是挖一个小洞。由于都是肥地,虽是小洞定植,种后柑橘树生长结果也很好。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走向合作化,出现了大面积、集体种植柑橘,柑橘开始向山地发展,沿用小洞定植的柑橘,种后生长不良,出现了很多“小老树”,“小老树”改造技术也就由此而产生。
20世纪80年代初,中澳柑橘合作项目的柑橘示范园和母本园均采用小洞定植,定植穴深宽各30厘米,不施任何基肥,这是引用澳大利亚哥斯福德地区种植柑橘的经验。可用这种方法在零陵柑橘示范场的红壤山地种柑橘,生长不良,3年的树体只有撩壕种植树体的三分之一。1983~1984年种的树,3年后只能按中国传统方法进行扩壕改土,离主干60~80厘米,在两边挖深、宽各60厘米的通壕改土,结合深施有机肥。通过扩壕改土,促进了树体生长,30年后(2011年)中熟温州蜜柑仍非常高产,平均亩产3000多千克。
(2)土堆定植 土堆定植是广东潮汕地区水田种植柑橘的成功经验。水田地下水位高,采用土堆种植,可避免水分对柑橘根系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土堆种植,橘园第一、二年还可间种水稻,增加前期收入。这种经验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江永香柚产区后,在有“南洞庭”之称的桃川洞,采用起堆种植技术,利用水田种香柚获得成功,柚树生长好,效益显著,于是这种种植方法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有些果农在山地种香柚也不挖穴,或只挖小穴,采用起土堆种植。由于山地土壤含水量低,保水性差,造成根系生长不良,严重影响树体生长,有些成了“小老树”。
1984年我在湖南祁阳县栗林人民公社丝塘皂冲采用土堆种植技术,在一片山冲冷浸水田种植温州蜜柑获得了成功。这片浸水田春夏季田中到处都有出水井,种水稻都不长。我采取开沟起堆,在田中开挖1.5米的沟,垒成2.5米的土埂(图4-1)。将开沟的土堆在土埂上。秋冬开沟起堆,经过冬天的雨雪风化,春天开小穴,挑生黄土(经风化的松散红壤土)种树。虽然沟中一年春夏两季都有水,可橘树生长很好,达到了与熟地一样的种植效果。
图 4-1 水田土埂种植柑橘剖面图(单位:厘米)
(3)大穴定植 这是20世纪50年代湖南邵阳地区大力发展温州蜜柑时,山地种植柑橘创造的成功经验,“大穴、大苗、大肥”的三大方法,使山地种植柑橘获得了高产。当时的大穴是1米宽、1米深的正方形。山地橘园先开成梯地,再在梯土上挖大穴种树。大穴有1米深的松土层,肥水充足,有利于根系生长,大大提高了柑橘的抗旱能力,尤其在土层深厚的山地,创造了很多高产典型,这一经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湖南省各地推广。随着树龄增大,树体的增长,大穴已不能满足根系生长的需要,尤其是土层浅、土壤坚实的山地,根系只长在1立方米的容积内,影响了根系和树体生长,不能达到更高产。同时,这种地方的大穴在春季多雨时,渗透性差的山地形成一个水凼,造成闷根,生长不良。
(4)撩壕种植 大穴定植有很多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挖1立方米的正方形坑,挖穴难度大,往往穴底达不到1米。同时一个人站在1米大的穴中挖土,出土困难,工效很低。尤其在株距密的情况下,将挖大穴变成通壕,挖土出土工效高,于是就有了撩壕种植。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澳柑橘合作项目中方跟班橘园中,我把撩壕与开梯结合起来,先按等高线撩壕,将土放在下方筑梯,后又将等高线改成0.5%比降的坡线,减少了壕的积水,橘树生长更好。由于撩壕处是梯土中间,下坡的土层都会超过1米,于是我把撩壕改成挖80厘米深,减少20厘米,可减少30%的撩壕工作量,降低了建园成本。
撩壕种植不但提高了人工挖壕工效,也有利于机械建园施工。近年来永州各地建橘园都用挖掘机施工,建园速度快,成本低,标准高,效益好。
2.橘园土壤管理方法
(1)扩壕(穴)改土 由挖定植穴改为撩壕种树以后,扩壕改土已逐步形成一种技术规范,是幼树管理的重要措施。定植后的1~3年,在撩壕的两边,分年进行扩壕改土。改土壕宽40~60厘米,深40~50厘米,每年改一边,逐次扩宽(图4-2),这种改土方法已应用在“小老树”改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柑橘大发展中,由于建园质量不高,在一些立地条件差的橘园,挖穴的标准不够,有的只有50~60厘米,表土层又浅,种植多年没有产量,成了“小老树”。当时的湖南祁阳县马鞍山园艺场“小老树”改造,就是利用扩壕改土深施有机肥,改造“小老树”的成功典范,改造前亩产不足500千克,通过三年扩穴改土后,亩产达到了2000多千克。1995年我在零陵烟厂江永香柚场,设计的扩穴改土技术方案年限更长,从定植后1~5年,每年冬都扩穴改土,深、宽各50厘米,改土沟长逐年加长(图4-3)。改土时,将当年园地生长的杂草填入壕内,这样就地取材改土成本低、效果好。
图 4-2 第一、第二年扩壕改土剖面示意图(单位:厘米)
图 4-3 逐年扩穴改土示意图(图中1~5代表定植后改土年次)(单位:厘米)
(2)培土 广东潮汕地区水田种橘是最成功的培土范例。每年进行橘园培土的经验,也是湖南道县水南橘农常用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广东只逐年培土,不翻地,而道县水南将培土与挖园结合起来做。道县水南橘园紧靠潇水河畔,有充足的泥沙资源,群众称“肥沙”,这是一种以淤泥为主的细沙土。每年采果后,施冬肥时,利用农闲挑肥沙,每亩少的挑200~300担,多的挑400~500(每担约50千克)。施肥挑沙后,用当地的一种踩锹(似圆锹,但锹头上方有踩脚档)挖园翻土,翻土后的园地,如一片片瓦盖在屋面上,非常平整。这种翻地方法,在开花坐果后第一次根系生长前还要进行一次,铲断老根,促进新根生长。1973年,我曾对道县水南三队60年生的实生苗树滑皮橘进行挖根观察,经过60年的培土,土层已增厚50厘米,生长有三层水平侧根,最上层的根生长旺盛,须根发达,最下层的只有大根是活的,小侧根已死亡,二三层无须根(图4-4)。
图 4-4 经60年培土的滑皮橘(实生)根系生长示意图
(3)铲草挖园 永州地处中亚热带,雨水多,气温高,橘园杂草种类多,生长快。以前当地橘园都是采用清耕方法管理,中耕铲草、挖园是管理的重要措施。每年采果后,先开沟施越冬肥,之后全园翻地,即为挖园。将表面杂草翻入土中,把因采果踩紧了的表土挖翻,使之松透,挖断已老化了的须根,促使新根生长,须根发达。果园面积大的,要从采果后挖到翌年萌芽前,当然挖园越早越好。现在已扩壕改土的橘园,大多已采用生草栽培,挖园已逐渐被取消。
清耕土壤管理的橘园,铲草中耕也是一年的主要管理措施。每年在生长季节的3~10月,一般需中耕铲草2~3次,多的4~5次。管理好的橘园,一年任何时候橘园都看不到杂草。橘园铲草工作量大,尤其是幼树,行间光照好,杂草生长快。同时行间无草,土壤裸露,肥水流失,不利于果树的生长,这种管理方法浪费人工,已逐步被生草法取代。
(4)生草免耕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科学技术的引进,果园土壤管理的生草免耕技术也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生草免耕法随中澳柑橘合作项目引入到零陵柑橘示范场的澳方柑橘示范园。园地经过整理以后,播种白三叶草+黑麦草+燕麦草,并在草上施肥,促进生长,长好后,每年用机械割草2~3次。通过4~5年的生长和逐年割草,地表有了一层松散的草甸土,尤其是白三叶草生长最好,覆盖了整个园地,有30多厘米高的厚厚一层。零陵柑橘示范场的原189亩老橘园,1985年起也放弃了中耕铲草和挖园,采用自然生草和免耕方法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我把这种自然生草管理模式应用在果园设计和果园管理中。我在江永烟厂香柚场采取柚园自然生草,利用割的柴草来覆盖和改土,管理成本低,生态效益好,成为橘园土壤管理标准化的范例。
自然生草即建园时保留园地的原生植被杂草和建园后橘园任其自然生长各种杂草。自然生草橘园,不需要播种草种,在永州地区只要建园时保护原生植被,充分利用表土,就会生长很好。值得注意的是,要控制恶性杂草,如白茅草、香附子、马根草和各种藤缘植物的生长。
(5)覆盖 橘园覆盖具有防旱、防寒、保水、保土的多种功效。永州地区的橘园覆盖是以保水抗旱为主要目的,且主要是在幼树1~3年进行覆盖,结果后就不用覆盖了。定植第一年覆盖最重要,效果也最显著,做法是:定植后就可开始覆盖,以树蔸为中心,盖100厘米宽,松草10厘米厚。建园时,园地无草,可用稻草覆盖,待园地有了自然生长的杂草,可就地取材进行覆盖。第二年覆盖一般是在6月中下旬雨季结束前,这时橘园自然生长的杂草也长起来了,割草覆盖,按树冠盖的宽度逐年加大。覆盖时注意树干处要留出一碗口大的位置不盖,以防止和观察危害树干的病虫。大面积建园初期,灌溉还不完善,覆盖就更重要了。湖南道县开发的几个万亩脐橙基地,刚种植的一二年,都狠抓了覆盖这一关键技术措施,成活率高,生长好。
现在永州的橘园土壤管理,已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标准种植技术。从撩壕定植、覆盖,到扩壕改土、生草免耕,为山地柑橘根系生长创造了60~80厘米深的松土肥土层。柑橘根系发达,根深叶茂,抗旱力极强,连续晴15~20天不卷叶,园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在凋萎系数下也不凋萎,这就是撩壕、扩壕改土和生草免耕创造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