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山营
【别名】山营兰、石兰花、山猫儿、山交剪。
【拉丁学名】Dianella ensifolia(L.)DC.
【分类地位】百合科,山营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2m。根状茎横走,结节状,黄白色,粗5~8mm。茎粗壮,近圆柱形,挺直,坚韧。叶2裂状排列;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1~2.5cm,基部收狭成鞘状,套迭抱茎,先端长渐尖,边缘和沿叶背中脉有细锐齿。顶生圆锥花序,长10~40cm,分枝疏散;花常多朵生于侧枝上端;花梗长0.7~2cm,常弯曲,有关节;苞片很小;花被片6,离生,条状披针形,长6~7mm,绿白色,淡黄色至青紫色;雄蕊6枚,花药条形,顶孔开裂;子房3室,近圆形,花柱线形,柱头3浅裂。浆果卵圆形,蓝紫色,径6mm,光滑;种子5~6粒,黑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生境】产于石华寺林下、山坡或草丛中。石柱、南川、重庆主城区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收。
【药性功能】甘、辛、凉。有大毒。拔毒消肿。
【主治病症】痈疮脓肿,癣,淋巴结核,淋巴结炎。
【用量用法】干根粉适量,醋调敷患处。
【附注】本品有大毒,严禁内服。人误食其果可引起呃逆,甚至呼吸困难而致死。
山营
697.华重楼
【别名】灯台七、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拉丁学名】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Hara
【分类地位】百合科,重楼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50cm,全株无毛。根状茎棕褐色,横走而肥厚,粗可达3cm,表面粗糙具节,节上生纤维状须根。茎单一,直立,圆柱形,粗0.8~1.5cm,基部常带紫红色,叶5~11片,通常7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1~3cm;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宽2~5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花单生茎顶,花梗长5~20cm;花被片2轮,每轮4~7片;外轮叶状宽披针形,具3脉,绿色;内轮条形,黄绿色,通常比外轮短;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花丝钻形,花药条形;子房上位,倒圆锥形,具棱,3室,胚珠多数,花柱粗短,紫色。蒴果暗紫色,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期4~8月,果期7~10月。
【分布生境】产于乌龙沟、石华寺等竹林下,城口、巫溪、奉节、石柱、万州、忠县、武隆、南川、北碚,海拔600~20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茎入药。
【采集期】9~10月采收。
【药性功能】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止血。
【主治病症】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小儿肺炎、阑尾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支气管炎,疮疡肿毒,蛇虫咬伤。
【用量用法】6~9g,水煎服或研末,每次服1~3g。外用适量,研粉或酒、醋磨汁敷患处。
【附方】①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七叶一枝花根状茎15g,用冷开水磨汁为一日量,分3~4次服,3日为一疗程。
②治疖肿:鲜七叶一枝花根状茎、鱼腥草各30g,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小儿肺炎:七叶一枝花根状茎3g,单叶铁线莲、三叶青各9g,水煎服。
④治支气管炎:七叶一枝花根状茎6g,地龙9g,盐肤木15g,水煎服。
⑤治白喉、急性喉炎、扁桃体炎:七叶一枝花根状茎9g,水煎服;另取根状茎研粉调醋涂喉,每日3次。
(③~⑤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华重楼
698.大叶滇黄精
【别名】老虎姜、节节高。
【拉丁学名】Polyganatum kingianum var. grandifolium D. M. Liu et W. Z. Zeng.
【分类地位】百合科,黄精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3m,顶部拳卷状。根状茎横走,肥厚,肉质,近圆柱形或连珠状,结节成不规则菱状,直径1~3cm,叶3~10枚轮生,条形,条状披针形,长15~25cm,宽1.5~4.5cm,顶端拳卷。聚伞花序腋生,具花1~6朵,通常为2~4朵,俯垂,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0.5~1.5cm,苞片微小,常位于花梗基部;花被浅黄色或白绿色,合生成管状,钟形,全长13~25mm,裂片6片;雄蕊6枚,花丝着生于花被筒中部;子房长4~6mm,花柱长8~14mm。浆果直径1~1.5cm,熟时红色。夏季开花。
【分布生境】韩家院子、林边屋侧有栽培。巫山、秀山、南川、北碚有栽培。
【药用部分】根茎药用。
【采集期】9~10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平。补脾润肺,益气生津。
【主治病症】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
【用量用法】9~15g,水煎服。
大叶滇黄精
699.万寿竹
【别名】竹叶参、竹叶七、山竹花、竹林消。
【拉丁学名】Disporum cantoniensis(Lour.)Merr.
【分类地位】百合科,万寿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质硬,结节状。茎直立,高50~150cm,上部有较多的叉状分枝。叶互生;叶柄短;叶片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有平行弧形脉3~7条。伞形花序有花3~10朵,着生在短枝顶端,总花梗与叶柄贴生;花白色或淡紫色,花被片6片,倒披针形,顶端尖,基部有长2~3mm的距,雄蕊和雌蕊内藏,不伸出花被外。浆果球状,黑色;种子2~3粒,暗棕色。花期夏季。
【分布生境】产于干河沟竹林下。
【药用部分】根及根茎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辛、微苦、凉。祛风湿,舒筋活血,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风湿麻痹,腰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虚劳,骨蒸潮热,肺痨咳血,肺热咳嗽,烫火伤。
【用量用法】9~15g,水煎服,或研粉或浸酒服。外用捣敷或熬膏涂。
【附方】①治手足麻痹:山竹花根60g,鸡蛋1个,水炖服汤食蛋。
②治腰痛:山竹花根适量,研末,每次6g,水酒冲服,早晚各1次。
(①②方出自《江西草药》)
③治烫火伤:竹林消根熬膏,外涂患处。(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万寿竹
700.长蕊万寿竹
【别名】竹林霄、竹凌霄。
【拉丁学名】Disporum bodinieri(Lévl. et Vant.)Wang et Tang.
【分类地位】百合科,万寿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地下根状茎粗短,呈结节状,簇生白色须根。茎直立,上部具分枝,下部数具褐色叶鞘。单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厚纸质,椭圆形,卵形至阔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长渐尖,基部近圆形,弧形脉多条。伞形花序具花2~6朵,生于茎和分枝顶端;花梗长1.5~2.5cm;花被片6片,白色或黄绿色,基部有长1~2mm的短距;雄蕊6枚,略高于花被,花药大;花柱细长,高于雄蕊,柱头2~3裂。浆果球形,黑色,直径5~10mm,种子3~6粒。花期3~6月,果期6~11月。
【分布生境】产于青龙寨林中。巫溪、巫山、奉节、忠县、梁平、垫江、石柱、丰都、涪陵、南川、北碚,海拔500~22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药用。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甘、淡、平。清肺化痰,健脾消食,舒筋活血,止咳。
【主治病症】肺热咳嗽,肺痨咯血,食积胀满,风湿痹痛,骨折,烧烫伤。
【用量用法】9~15g,煎汤内服。外用捣敷,熬膏涂或研粉调敷。
【附方】①烧烫伤:竹凌霄根熬膏外搽患处。(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长蕊万寿竹
701.麦冬
【别名】麦门冬、沿阶草。
【拉丁学名】Ophiopogonja ponicus(L. f.)Ker-Gawl.
【分类地位】百合科,沿阶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短而肥厚,地下走茎细长,节上具膜质鞘。须根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有时1条根上可接连几处膨大成连珠状。块根长0.5~1.5cm,或更长,粗3~10mm,淡褐黄色。叶丛生,狭条形,长15~40cm,宽1~4mm,深绿色,光滑无毛,顶端钝或渐尖,基部边缘成膜质鞘状,粗糙,叶脉平行。花葶长7~15cm,总状花序顶生,长2~5.6cm;花淡紫色或白色,长4~5mm,通常1~3朵成簇;花梗长3~4mm;花被片6,披针形,长约5mm;雄蕊6,花药三角状披针形;子房3室。浆果球形,早期绿色,成熟后暗蓝色。花期5~6月,果期11月。
【分布生境】产于黄家坡竹林中,城口、巫溪、奉节、秀山、万州、涪陵、南川,万盛、綦江、铜梁、北碚有分布。
【药用部分】块茎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甘、微苦、凉。润肺止咳,清心除烦,滋阴生津。
【主治病症】肺燥干咳,吐血,咯血,心烦,口渴,咽干,便秘。
【用量用法】6~15g,煎汤内服。
【附方】①治小便闭淋:鲜沿阶草90g(干品30g),水煎成半杯,饭前服,日2~3次。(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中耳炎:鲜麦门冬捣烂取汁,滴耳。(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③治咳嗽、咽痛、音哑:麦冬、天冬各1斤,蜂蜜半斤,熬膏,每服9~15g,温开水送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麦冬
702.阔叶山麦冬
【别名】土麦冬。
【拉丁学名】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
【分类地位】百合科,山麦冬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细长而多分枝须根,有时局部膨大成小肉质块根,长可达3.5cm。根茎短,木质。叶密集丛生,革质,长25~65cm,宽1~3.5cm,纵脉9~11条,有明显的横脉。花葶通常高出于叶,高45~100m,着花部长12~40cm,成顶生总状花序,花多数,常3~8朵生于苞片内;花梗长4~5mm,关节位于中部或近中上部;花被片紫色或紫红色,长1.5~2mm;花丝长约1.5mm,花药与花丝等长或稍长;子房球形,柱头3齿裂。种子球形,径6~7mm,初期绿色,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1月。
【分布生境】产于缙云山海拔500m左右的山谷、林下较潮湿处。万州、北碚,海拔500~8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肉质块根药用。
【采集期】清明前后采挖。
【药性功能】与麦冬相近,但质量较差。
【主治病症】(参考麦冬)
【用量用法】(参考麦冬)
【附注】本属中,禾叶小麦冬[Liriopegraminifolia(L.)Baker.]与本种不同之处在于根状茎稍长,地下具走茎,叶长20~50cm,宽2~3mm。花白色或淡紫色。产于北温泉附近,生于林下草丛中。其药性功能与用法也与阔叶山麦冬相同。
阔叶山麦冬
703.紫萼
【别名】紫玉簪、紫鹤、山玉簪。
【拉丁学名】Hosta ventricosa(Salisb.)Stearn
【分类地位】百合科,玉簪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周围密生粗长的须根,叶丛生,从根状茎顶端抽出;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8~20cm,宽5~14cm,基部楔形至心形,先端急尖或尾尖,边缘全缘;叶柄长10~42cm,两边具翅。花葶从叶丛中抽出,长达70cm,下部叶状苞片窄卵形;总状花序有花10多朵,每花下有一卵状披针形苞片,花长4~5cm,紫色或淡紫色,花被管下部狭,上部扩展成钟状,先端6裂,裂片短于管部;雄蕊6,伸出花冠外,先端弯曲;子房短柱状,花柱长于子房3~4倍。蒴果筒状,两端尖,长约3.5cm,花果期6~8月。
【分布生境】缙云寺栽培。城口、巫溪、奉节、石柱、南川,海拔50~2400m处有分布,主城区以及一些区县有栽培。
【药用部分】全草药用。
【采集期】8~9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微苦、平。有毒。清热凉血,理气止痛,拔毒解毒。
【主治病症】吐血,崩漏,湿热带下,咽喉肿痛,胃气痛,乳腺炎,疮疖,颈淋巴结核,蛇咬伤,刀伤出血,无名肿毒。
【用量用法】9~15g,煎汤内服;外用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注】忌食生冷食物。
紫萼
704.萱草
【别名】谖草、鹿葱、鹿剑、芦葱。
【拉丁学名】Hemerocallis fulva(L.)L.
【分类地位】百合科,萱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地下有纺锤状肉质块根。叶基生,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1~2.5cm,背面被白粉。花茎高60~100cm,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有花6~12朵,花梗长约1cm;花橘黄色,无香味,长7~12cm;花被基部漏斗状,长达2.5cm,长被6片,开展,向外反卷,外轮三片,宽1~2cm,内轮3片宽达2.5cm,边缘波状,雄蕊6,花丝着生于花被喉部;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花期6~8月。
【分布生境】产于绍隆寺附近,生于林下阴湿处。巫山、开州、奉节、万州、石柱、彭水、涪陵、武隆、南川,海拔1000m左右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药用。
【采集期】夏秋采挖。
【药性功能】甘、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病症】咯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痢疾,肾炎,遗精,白带,膀胱炎,黄疸,便血,尿血,乳汁缺乏,乳腺炎。
【用量用法】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流行性扁桃体炎:萱草60g,冰糖适量炖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出自《中药大辞典》)
【附注】同属植物黄花菜(金针菜)(Hemerocallis citrine Baroni)为缙云山及重庆其他区县农家栽培的食用蔬菜。其根与萱草根功能相同,也供药用。
萱草
705.粉条儿菜
【别名】肺筋草、小肺筋草、蛆儿草、金线吊白米。
【拉丁学名】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
【分类地位】百合科,粉条儿菜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须根多数,细长,其上生有多数小块根,色白似蛆,又像“白米”,长3~6mm,粗0.5~1.7mm。基生叶丛生,窄条形,长10~30cm,宽3~4mm,先端渐尖,浅绿色。花葶从叶丛中抽出,高40~65cm,有棱,密生柔毛,中下部数枚苞片叶状;总状花序生于花葶上端,长6~30cm,花疏生,苞片2片,窄条形,位于花梗基部;花被黄绿色,上端粉红色,长6~7mm,短筒状,上端6裂,裂片条状披针形,长3~3.5mm;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片基部,花丝短;子房下半部与花被筒合生,3室。蒴果倒卵状椭圆形,有棱角,密生柔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生境】产于杉木园林缘草丛中。万州、丰都、石柱、长寿、南川、江津、北碚,海拔350~25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及全草入药。
【采集期】5~7月采收。
【药性功能】甘、苦、平。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驱虫。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百日咳,腮腺炎,肺痈,乳痈,小儿疳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量用法】15~30g,鲜品60~120g,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支气管炎哮喘:粉条儿菜、枇杷叶各30g,水煎服,早晚各1剂。
②治流行性腮腺炎:粉条儿菜鲜根15~30g,水煎分2次服。小儿用根汁煮鸡蛋,只吃鸡蛋即可。
(①②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粉条儿菜根15~30g,水煎服,或米汤炖服。
④治毒蛇咬伤:粉条儿菜根60g,水煎服,渣外敷伤处。
(③④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粉条儿菜
706.吊兰
【别名】钓兰、挂兰、倒吊兰。
【拉丁学名】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
【分类地位】百合科,吊兰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短而肥厚,横生或斜生。具根多数,黄白色,肉质肥厚,圆柱状棱形。基生叶多数丛生,线形,长15~30cm,宽0.7~1.5cm,顶端长尖,绿色或有黄色条纹,常从叶腋中抽出匍匐枝,顶端或上部长出叶簇和气根,触地另成新植株。花葶连花序长30~60cm,常变成匍匐茎状;花2至数朵簇生,疏散成总状排列,花序单一或分枝;花被片6片,白色,顶端绿色,长约1cm,开展;雄蕊6枚;子房球形,花柱细长。蒴果近三角形。花期5月,果期8月。
【分布生境】缙云寺、北温泉有栽培。重庆各区县,常有栽培,原产非洲南部。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甘、微苦、平。润肺养阴,化痰止咳,消肿解毒,接骨。
【主治病症】小儿高热,肺热咳嗽,吐血,跌打损伤,痈疖疔疮,痔疮肿痛,骨折。
【用量用法】6~15g,鲜品15~30g,煎汤内服。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咳嗽:鲜吊兰15~30g,枇杷叶9~15g,水煎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②治疔疮肿毒:鲜挂兰叶一握,调冬蜜捣烂外敷。
③治痔疮肿痛:鲜挂兰全草一握,酌加水煎熏洗。
(②③方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吊兰
707.丛生蜘蛛抱蛋
【别名】地蜈蚣、竹根七。
【拉丁学名】Aspidistra caespitosa Pei
【分类地位】百合科,蜘蛛抱蛋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圆柱状,直径约6mm,具节和鳞片,叶常3枚簇生;叶片暗绿色,带形,长可达80cm,宽1~2.5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成不明显的柄,边缘无锯齿。总花梗长2~11cm,平卧或膝曲状弯曲,苞片4~5片;花被坛状,长20~22mm,上部6裂,不向外弯;雄蕊6枚,生于花被筒基部;柱头盾状膨大,直径10~12mm,边缘波状3浅裂。浆果卵形,直径约6mm,紫色。
【分布生境】产于乌龙沟,生于林下。云阳、江津、渝北、巴南、北碚,海拔500~16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带须根的根状茎药用。
【采集期】全年均可采。
【药性功能】辛、微苦、平。化瘀止痛,清肺止咳,利尿通淋。
【主治病症】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小便不利。闭经腹痛。
【用量用法】15~30g,煎汤内服。外用鲜根或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注】同属植物缙云山有粽粑叶(Aspidistra zongbayi Lang et Z. Y. Zhu),其根状茎也供药用,产于泡沫沟、竹林沟边。
丛生蜘蛛抱蛋
708.万年青
【别名】千年润、斩蛇剑、冬不凋草、九节连。
【拉丁学名】Rohdea japonica(Thunb.)Roth
【分类地位】百合科,万年青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短粗,径达2cm,表面棕黄色,节上密生须根。叶基生;叶片厚革质,宽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宽带状,长10~40cm,宽2.5~5.5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窄呈叶柄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边缘波状,直出平行脉多条,背面中脉凸出。花葶自叶丛中抽出,长5~10cm;肉穗状花序呈长椭圆形,长2~3.5cm;花密生,无梗,淡黄色,半球形,直径约0.5cm,花被6裂;雄蕊6,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短,柱头3裂,裂片向外反卷。浆果球形,径1~1.5cm,肉质,熟时橘红色,通常含种子1粒。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生境】缙云寺花园有栽培。巫山、开州、万州、南川,海拔750~1700m处有分布。
【药用部分】根状茎或全草入药。
【采集期】秋季挖根;全草四季均可采。
【药性功能】微辛、苦、微甘。有小毒。清热解毒,强心利尿。
【主治病症】白喉,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心力衰竭,细菌性痢疾,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烧烫伤,痈疖肿毒。
【用量用法】3~9g,鲜品30g,煎汤内服,或浸酒服。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心力衰竭:万年青3g,水煎服,每日2~3次,或鲜根状茎4.5~9g,水煎服。不可久服。
②治毒蛇咬伤:万年青鲜根状茎15~30g,捣汁服;另用鲜根状茎、天南星块茎各适量,捣烂外敷。
【附注】孕妇禁服。常人也不能服用过量,慎防中毒。
万年青
709.吉祥草
【别名】解晕草,小叶万年青,玉带草,观音草,小青胆,地蜈蚣。
【拉丁学名】Reineckea carnea(Andrews)Kunth
【分类地位】百合科,吉祥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粗2~3mm,蔓延于地面,逐年向前延长,并长出新植株。叶簇生,每簇3~8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0~40cm,宽0.5~3.5cm。花茎紫红色,连花序高5~12cm;穗状花序长3~8cm;苞片卵状三角形,长约5mm;花淡紫色,花被管长约4mm,裂片长圆形,长约4mm,反卷;雄蕊6,直立;子房瓶状,3室,花柱丝状,柱头3裂。浆果球形,红色。花果期7~11月。
【分布生境】产于北温泉乳花洞,生于阴湿处,缙云寺有栽培。城口、巫溪、酉阳、石柱、武隆、南川、江津、万盛、綦江、北碚,海拔3200m以下有分布。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期】全年均可采。
【药性功能】甘、凉。清肺止咳,强筋补肾,祛风,接骨,明目。
【主治病症】肺热咳嗽,咯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关节炎,腰痛,遗精,阳痿,慢性肾盂肾炎,跌打损伤,骨折。
【用量用法】干品6~12g或鲜品30~60g,煎汤内服。外用适量捣烂敷。
【附方】①治肺热咳嗽:吉祥草全草15g,麦冬、芦根、桑叶各适量,水煎服。
②治跌打损伤:鲜全草适量,捣烂包敷伤处。
(①②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目翳、疳积:吉祥草根9g,猪肝90g,同煎汤服。(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吉祥草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