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芭蕉
【别名】芽蕉、板蕉、芭蕉头。
【拉丁学名】Musa basjoo Sieb. et Zucc.
【分类地位】芭蕉科,芭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大型草本,高可达4m。根状茎肥大,密生较粗的须根。叶鞘宽厚壮实,层层重叠裹包构成圆柱状的假茎,径粗约20cm;叶片长圆形,长2~3m,宽50~60cm,深绿色,中脉粗壮,侧脉细弱平行;叶柄长达30cm,粗壮。花序顶生,下弯,苞片红棕色或紫红色,雄花生花序前端,雌花生基部。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cm,肉质;种子多数,黑色。通常夏秋季开花,果期次年5~6月。
【分布生境】缙云山低海拔处常有栽培。各地少量栽培。
【药用部分】根入药。
【采集期】根全年可采。
【药性功能】甘、淡、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渴,凉血。
【主治病症】糖尿病,关节肿痛,颈淋巴结结核,慢性肾脏炎,乳糜尿,头昏痛,头昏目眩,哮喘。外用治中耳炎,创伤出血。
【用量用法】30~60g,水煎服。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方】①治糖尿病:鲜根60g,捣烂取汁,和晚蚕沙粉30g,蜂蜜少许冲服。
②治关节肿痛: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③治颈淋巴结结核:根60g,水煎服。
(①~③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④治慢性肾脏炎:芭蕉根15g(鲜根30g),煎服;或与接骨木花10g同煎。(出自《江苏中药》1964(9),36)
⑤治乳糜尿:鲜芭蕉根200g,瘦猪肉200g,水炖,服汤,分早晚2次服,每隔3日服1剂,总疗程4~6剂。(出自《湖北中医杂志》1989(5),16)
⑥治头昏痛:芭蕉头250g,猪脑花1付,炖服。(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⑦治头昏目眩、哮喘:芭蕉根30g,杜仲15g。煨水服。(出自《贵州草药》)
【附注】阴虚脾弱无实热者忌服。
芭蕉
758.香蕉
【别名】弓蕉、甘蕉、蕉子、香牙蕉。
【拉丁学名】Musa nana Lour.
【分类地位】芭蕉科,芭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大型草本,外形与芭蕉相似,植株较芭蕉矮小;叶鞘被白色蜡粉;叶片淡绿色,背面被白粉,长1.5~2.2m,宽60~70c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苞片外面暗紫色,雄花苞片不脱落,每苞片内有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花被6片,3萼片与花瓣联合成斜管状,长4~5cm,第三片花瓣分离,卵形,成唇瓣,长约为萼筒的一半;雄蕊6,1个不育;子房下位,长柱形,具3棱。果序下垂;果肉质,长圆形,长10~20cm,稍弯曲,有3钝棱,熟时黄色;无种子。全年开花结果。
【分布生境】绍隆寺等地有栽培。江津、北碚有栽培。
【药用部分】果实及全草入药。
【采集期】全草全年可采,果实成熟时即可采收。
【药性功能】①果实:甘、寒。清热解毒,润肺,滑肠。
②全草:甘、涩、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胎。
【主治病症】①果实:热病烦渴,肺燥咳嗽,便秘,痔疮。
②全草: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带,胎动不安。香蕉皮、果柄治高血压。
【用量用法】①果实:1~4枚生食或炖服。②全草、香蕉皮、果柄:30~120g,水煎服。
【附方】①治咳嗽日久:香蕉1~2只,冰糖炖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出自《食物中药与便方》)
②治痔疮及便后血:香蕉2个,不去皮,炖熟,连皮食之。(出自《岭南采药录》)
③治高血压病、血管硬化、大便秘结、手指麻木:每日食香蕉3~5只。(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扁桃体炎、痢疾:未成熟香蕉果,切片加冰糖适量,水炖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⑤治高血压:香蕉或果柄1~2两,煎汤服。又香蕉花,水煎服,能防治脑溢血及中风。
⑥治痔疮出血、大便结燥:每日早晨空腹吃香蕉1~2个。
⑦治痈肿、疖肿:鲜香蕉根茎或叶捣烂绞汁,涂敷患部。
(⑤~⑦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香蕉
(作者:江广渝 江宁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