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很多栽培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不同的用法,这是正常的。但有的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用法,是哪种正确,还是两种都正确,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去验证。
柑橘种植密度因品种、繁殖方法、砧木、土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各种因素而不同。全国各柑橘产区种植密度相差较大,湖南各地的也不一样,同一产区不同时期种植密度也在不断变化。种植密度大好,还是密度小好,稀好还是密好?
1.湖南不同时期柑橘的种植密度
(1)20世纪50年代前稀植时期 20世纪50年代前的湖南柑橘老产区衡山、道县、沅江、溆浦、黔阳等,柑橘均是种在湘江、沅江、资江的河畔冲积土上,土壤肥沃,肥水充足,种植都比较稀,如衡山草市、道县水南的甜橙,种植实生苗,株行距6米×8米,每亩14株,种后20年才能进入盛果期。我1963年到道县时,水南、上关、湘源三个村的连片柑橘园依潇水(湘江上游)河畔种植,品种为鸭蛋柑(普通甜橙)、滑皮橘和滑皮柑,全是6米×8米的株行距,树冠高大,株产200~300千克,采果需用5米高的楼梯。1962年我们在黔阳安江和溆浦洞底湾毕业实习时,调查的橘园情况也是这样,当时在溆浦洞底湾调查一块丰产园,压条苗26年生甜橙,株行距4.5米×6米,每亩25株,平均株产159.8千克,折合亩产3995千克。
(2)20世纪70年代密植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80年代,是湖南种植柑橘的密植时期。1956年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柑橘生产开始进入发展高潮。在不与粮棉争地的指导方针下,柑橘由河畔向山地发展。当时都是人工修筑梯土,开挖定植穴,建园质量不是很高,加之肥料不足,缺乏灌溉条件,柑橘上山以后,生长不良,出现了很多小老树。20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南发展的柑橘,80%是温州蜜柑中熟品种尾张,株行距全省也比较统一,为3.3米×3.3米,每亩60株。这种种植密度成园快,结果早,种后4年挂果,6~8年可进入盛产期,管理好亩产可达2000千克以上。
20世纪70年代开始,湖南省农业厅几次组织柑橘主产区的各级业务领导和技术干部到广东潮汕地区学习柑橘生产经验,推广密植方法,加之日本柑橘计划密植栽培技术的引进,全省掀起了柑橘密植的热潮,当时称之为“密、矮、早”栽培。我在道县上关、水南也进行了甜橙“密、矮、早”栽培,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石门县的早熟温州蜜柑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全县大面积种植2米×3米或3米×4米,每亩种植55~111株。大面积的每亩111株,十几年后严重封行,管理不便,产量下降,极大影响了中后期的经济效益。
(3)20世纪80年代后的密度调整时期 80年代初,中澳柑橘发展合作项目在零陵柑橘示范场实施,澳方的20公顷柑橘示范园,采用2.5米×6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45株。中方跟班园采用3米×5米,每亩也是种45株,这与当时全省的每亩60株比,算是比较稀的了。中澳柑橘发展合作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个柑橘项目,农业部1984年10月在零陵召开了“长江流域果树生产会议”,到该场进行了现场参观,推广该项目引进的先进技术,其中包括宽行密植的坡线种植技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与国外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尤其是美国先进柑橘种植经验的引进,大株稀植的种植方式又逐渐被科技人员和果农认识,种植密度开始有所改变。如道县2001年开始实施的脐橙基地建设,普遍采用3米×5米,每亩45株的密度,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香港亚洲果业在道县的柑橘项目完全按美国的种植方式,种得更稀,每亩30株。这些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大大推动了我国柑橘种植密度的改进。
2.柑橘种植密度改进的可行性
柑橘种植密度由原来的稀到密,又由密到稀,经过50多年的曲折发展,又回到老祖宗的种植密度,这是柑橘发展的需要。
(1)按柑橘品种的树体生长需要稀植 从我50年的生产实践,深深体会到柑橘种植需要适当稀植。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零陵柑橘示范场建园,到90年代中期在江永烟厂农场建园,2003年在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柑橘基地建园,都是统一撩壕定植,扩壕改土,标准化肥水管理,种植枳砧嫁接苗,品种有温州蜜柑兴津、宫川、尾张、涟红和椪柑、大红甜橙、哈姆林甜橙、江永香柚、琯溪蜜柚等多个品种。按照标准化建园和管理的橘园,树的寿命达30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在零陵柑橘示范场1984~1986年建的2070亩橘园,到现在30多年了,还生长结果良好。只是近几年柑橘价格下滑,职工才砍树改种西瓜,目前还有1200亩,亩产还能达到2000多千克。一般树高2.5~3米,冠幅4~5米,2.5~3米的株距,株间已相互密接,尤其2.5米的株距,枝条密接部分枯枝严重。5~6米的行距,有的枝条才刚好接触,有的还有一定的空间,便于管理通行。以上说明,如果按30年的寿命,25年的经济结果年龄计算,种植以上各个品种,必须适当稀植,种密了严重影响后期效益。
(2)按现在的建园标准和管理水平需要稀植 现在柑橘建园规模都比较大,大都是使用机械,标准高,给柑橘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土壤疏松透气,能满足根系生长的需要,根生长深,根系发达。加之标准化的肥水管理,有的还安装了喷灌系统,生长不受干旱影响,树体生长高大。2012年国家农业部提出了建设柑橘标准化果园的要求,更加提高了柑橘种植和管理的标准,使树体生长和结果会更好,这就需要稀植。密植会造成过早封行,通风透光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收益。
(3)按经济效益分析应该要稀植 按现在零陵柑橘示范场的30年树龄计算,有25年的经济结果年龄,平均亩产在2000千克以上。而密植的果园,树龄寿命虽然可达20~30年,但最好的经济结果年龄在15~20年,至少比稀植果园少10年以上。一个种植周期,密植比稀植少10年的效益。以前种柑橘急于出产量,急于要收入,应用密植、早结、高产来达到提早收益的目的。现在情况不同,全国柑橘产量出现结构性过剩,提早结果已无意义。现在种植柑橘更看中的是品质和效益,整体的长远效益好,才是今天的投资者投资柑橘生产项目的目的。所以从整个种植周期的经济效益分析,稀植比密植效益更高,现在发展柑橘应该适当稀植。
3.小结
通过50多年的柑橘生产实践证实,在湘南和赣南、桂北这条柑橘优势带种植柑橘,种植的最佳密度是:一般橙类和宽皮柑橘类,株距3~4米,行距5~6米,每亩28~45株;树体较小的橘类和早熟温州蜜柑3米×5米,每亩45株;树体较大的甜橙和宽皮柑橘可采用4米×5米或4米×6米,每亩28~33株;树体高大的柚类品种株行距要更大,5米×7米或6米×8米,每亩14~19株。
作者:郑朝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