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陈云手迹故事》 | 奠定千秋大业之基

发布日期:2020-09-09 14:31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毛主席:

按照你的指示,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草稿写出来了,先印了几十份送给中央各同志和各口的负责同志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修改。我也希望你有空时抽时间为我看一看,告诉我修改的大体方向。敬礼!

陈云

十二月十七日

这是陈云在1954年12月17日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随信报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稿。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决定,由周恩来、陈云等人组成领导小组。4月初,陈云提出:“现在要组织一个计划委员会,预先把各方面的建设规划一下。”“中国开始建设时,计划的线条是粗的,将来由粗到细。”考虑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在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上,陈云又提出:“1952年,朝鲜战争可能结束,但应准备拖延。”

1952年5月至6月,中财委召开全国财政会议,研究如何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一五”计划,对于中财委的工作人员来说还是第一次,初生的新中国对此没有一点经验可以借鉴。会后,中财委试编出按部门和行业划分的《1953年至1957年计划轮廓(草案)》及其说明。同年7月1日,陈云向毛泽东书面报告五年计划草案准备工作的情况,他写道:“第一次搞计划,没有经验,已经搞出的也很粗。中财党组决定一方面把草案先送给中央,另一方面党组会再对逐项内容加以讨论。”在中财委试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基础上,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这一文件和中财委编写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步勾画出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轮廓。

1953年,尽管“一五”计划仍在继续编制中,但这并没有影响本年年度计划的执行。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资料准备,“一五”计划的特点是边编制边实行。从1952年7月到1953年6月之间,“一五”计划共进行了四次编制。

1954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宣布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八人工作小组,由陈云任组长。这一年,陈云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主持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954年进行的“一五”计划编制已是第五次。此时,由于编制的时间确实太久,毛泽东下了“军令状”,要求从2月15日起,用一个月时间拿出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初稿。

此后,陈云对“一五”计划轮廓草案第五稿作了认真修改。每天召开一次会议,用15天时间编出《1953—1957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纲要初稿》。而前文陈云写给毛泽东的信,就是编制后的“一五”计划的报告稿。尽管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陈云仍然主张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初稿不要过早出台,继续坚持边执行、边观察、边调整的方针。他说:“由于间接计划部分很大,因此这个计划应经过地方党委在更大范围内加以讨论。”此后,由于要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五”计划的编制暂缓了下来。

一年后的1955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对陈云主持起草的“一五”计划草案进行审议并原则通过。陈云对最终出台的“一五”计划充满了信心,他说:“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它将开始改变我国百年来经济落后的历史,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是第一次进行五年计划的建设,我们的经验不够,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做工作,我们也必须具有像过去那样不怕困难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只要我们谨慎和坚持的工作,随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和决定,我们的计划是一定可以完成的,我们的目的是一定可以达到的。我们相信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实践证明,“一五”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期间,形成了我国第一批大型现代化企业,填补了一批生产技术领域的空白,初步建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业技术基础,并取得了建设大型现代化项目的初步经验。

“一五”建设规模巨大,这样的工业建设规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既是史无前例的开创,也是千秋大业的奠基。正因为陈云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卓越贡献,他被人们称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作者:孙东升 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