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在党的学习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中央明确规定: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部门,党校一直承担着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的主业主课。干部是党的宝贵资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始终发挥着中坚作用,是党实现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关键力量,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培训干部,通过党的教育机构对党员干部实现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学习,不断提升干部的本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奋斗旗帜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但在漫长的革命年代、残酷的战争环境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从实际情况来说,新情况不断地涌现,对各级干部都是极大的考验。此外,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也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提升的,需要专业的教育平台锤炼党性,保持党性的纯洁和党的先进性。因而,组建专门的干部培训学习机构——党校,对实现干部教育的全覆盖、全面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准是十分重要的。
干部是党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各级党员干部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干事在先,是党的干部优良传统和鲜明特点。在拥有十几亿的人口和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执政,面对的情况和问题都是复杂而艰巨的。这就要求有大量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各级干部做支撑,否则,党和人民的事业都将无法推行。干部是党的各项事业中的骨干,是开展并夺取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新胜利的组织保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谈到党的干部教育问题时都强调要注意研究学习马列主义、民族和党的历史以及社会实际情况,并作出科学合理的研判。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从战略高度指出了重视和搞好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了党的事业长远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因此,干部的培训学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它事关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前途。可以说,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历史来看,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一直是成功的,并且是我们党的特色和优势。它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是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
党校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史上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探索开创了包括党校教育、在职干部教育、夜校教育等多种有效的干部教育途径。其中党校教育因为适应党的事业发展形势和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成熟系统的干部教育体系。1923年底,为适应即将开始的国共合作和大革命运动形势需要,中央会议通过了“教育宣传决议案”,明确提出了“教育训练党员”的政治任务。与此同时,为促进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和推动全国工人运动形势,为党培养干部人才,刘少奇和李立三等人创办了安源党校,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党校,从此揭开了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新篇章。
为增强党员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理解,党的四大决定设立党校对党员开展教育培训。此后至大革命失败的两年多时间里,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地先后成立党校,主要对党员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务工作教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处于秘密工作状态,开展苏维埃革命运动需要大量的党政军等各方面人才,短期培训班已经无法满足革命的发展形势。1931年12月,为解决干部短缺问题,在中共中央指示下,苏区中央局成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它成为中共中央党校的起源和前身。全面抗战时期,党校教育发展到新高峰。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除中共中央党校外,各抗日根据地还开办了各级各类党校。到解放战争时期,延续了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党校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党校教育呈现出系统化、规范化特征。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向全党发出警告: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如何把“不熟悉的东西”变成“熟悉的东西”,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亟待解答的课题。学习,特别是通过党校系统的教育学习,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实践本领就成为最佳路径选择。此外,至新中国成立之时,“据1949年下半年统计,在926.5万名地方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83%,工人出身的占5.87%,文盲、半文盲的占69%,小学程度的占27.66%,中学程度的占3.02%,大学以上的占0.32%”。(罗平汉、周震:《从瑞金到北京:对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考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年第11期。)这种状况,对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快速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对党的执政理论的认知理解以及实践能力,实现向大规模社会建设转变,就成为党的战略转变的当务之急。以此为契机,迎来了党校高水平、系统化发展的新时期。在原有中央党校、西北局党校、华北局党校、东北局党校、华东局党校和西南局党校的基础上,各中央分局、省、地、市和部分县都新组建了党校。其中,华北地市级以上党校达39处,东北省市级党校有14处,西北省级党校有1个和3个地市级党校,华东有7个大型党校,而华南省市级党校达到30处。(王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创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页。)各地党校的普遍组建设立,既解决了干部短缺的燃眉之急,也极大地提高了党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了党校教育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干部教育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决定抓住有利时机组建完善各级党校。1951年5月,党的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应当在1951年和1952年两年内把省市级以上的党校都建立起来,然后再建立地委的党校”,要求“全国省市以上的党校,凡是没有设立党校的,都应当尽可能在短期内设立”。(王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创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页。)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党校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党校成为各级党委的重要组成部门。1953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党校工作要大力加强,要实现“正规化”,地委和县委一级则要“认真办好党训班”,开展大规模的干部轮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适应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次年12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我国党校体系发生较大变化,到1955年前后,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初级党校以及城市夜党校和党员训练班等多层次、立体式的党校系统格局基本形成。这一时期,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党校体系随之发展变化。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级党校,改为省级党校,并逐步建立起地市和县级党校,由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校体系设置架构基本形成。到20世纪60年代,正式形成了完备的党校体系,即中央、省、市和县四级党校的体系和格局。从此,从一般干部到高级干部都有相应的党校教育机构实施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实现了党校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 谢金峰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