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问道·明道 第二十问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群众?

发布日期:2020-09-16 09:34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生动故事

鱼不能没有水

由毛泽东主持,几个同志合作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计划写三章,分别为《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李维汉起草第三章《党的建设》中的两节,他把这两节的草稿送毛主席审读。第一节里说到共产党和群众的关系,李维汉说好比鱼和水的关系。毛泽东看到此处,作了一句顶批:“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进一步阐明党绝对不能脱离群众的深刻道理。李维汉知道后,很受教育和启发,以后他在讲课时多次讲到毛泽东的这条批语。(刘益涛:《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是从事生产实践的人民群众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恩格斯在谈到历史发展动力时也曾指出:“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9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将人民群众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这都与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密不可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历史一再表明,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取得更大胜利,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

经典名言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因而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9期。)

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服务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从人民群众中来,必须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马克思主义作为具有高度实践性的科学理论,只有紧紧地同人民群众在一起,才能产生“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要实现人类发展的美好愿景,不仅要有指引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科学理论,更要有牢牢掌握这一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人类发展实践的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伟力,就在于它从来都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时刻与人民群众一道、指导人民实践的科学理论。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多么正确,离开了人民群众,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科学理论只有亲近人民、亲近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手中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也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不断推进大众化,才能始终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马克思主义以群众幸福为使命。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人民性,规定了其理论使命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最为鲜明的实践主题。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以往的一切运动均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成为170年来无产阶级运动的行动纲领,“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最关心的“现实的人”的利益、生存和发展问题,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终身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并将群众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发展进步视为理论的最高价值标准。关爱劳苦大众、同情社会弱者、追求人类幸福是马克思主义最为亮丽的理论底色。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