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重庆红色故事(第二辑) | 张竟若:以笔为戈斗志扬

发布日期:2020-09-16 16:30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1927年3月26日、28日,一位署名“鸿沉”的作者先后在黄埔军校校刊《黄埔日刊》上发表了《统一党的领导机关》《统一革命势力》两篇文章,犀利地指出蒋介石是帝国主义豢养的、投机革命的反革命分子,他企图“另造一特权阶级而压迫民众”。文章发出半个月后,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鸿沉”也险些遇害。这位“鸿沉”就是中共党员、黄埔军校教官张竟若。

张竟若,原名张鸿沉,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川县(今重庆市南川区)一个小康家庭。他的父亲思想颇为开明,常亲自指导他读诗书,后又送他到县立高小读书。随着视野的开阔,张竟若渴望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父亲便托人将年仅14岁的张竟若带到天津求学深造。

张竟若(原名张鸿沉)(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张竟若顺利地考进了天津南开中学。入学不久,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天津,群情激愤。年仅15岁的张竟若受爱国热情的驱使,毅然投身到天津学生游行请愿的活动中。后来,游行队伍遭到警方开枪镇压,张竟若死里逃生。

但张竟若并未被反动派的枪声吓倒。1920年暑假,张竟若借回南川探亲的机会,积极邀约高小同学,宣传五四爱国运动。很快,南川县城400余名师生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声援五四运动。1925年,张竟若在南川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夏,张竟若和同乡好友到广州,参加了郭沫若主编的刊物《鹃血》的编辑发行工作,宣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张竟若的努力和才能很快引起了广州党组织的注意,党组织选送他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高干班学习,聆听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等讲授中国革命知识。接着,党组织又安排他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当政治教官。

在黄埔军校,张竟若一面对黄埔学员进行革命教育,一面从事《黄埔日刊》的撰稿工作,主要负责撰写《日评》《时评》专栏文章,宣传北伐和国共合作。

当北伐军占领武汉,正要乘胜扩大有利形势时,广州根据地工商界发生冲突,争执不已。张竟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写了《我们应该解决广东问题的各方面》一文,向工商界同胞阐明利害关系,倡导工商界团结一致,不要中了敌人的阴谋诡计。最后,由于多方面的努力,工商纠纷很快得到解决,保障了北伐军后方的稳定。

盘踞在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对北伐的胜利果实垂涎欲滴,他移兵河南,企图趁北伐军休整之机,扩大他的地盘,实现其政治野心。据此,张竟若写了《打到北京去》一文,尖锐地指出:“向奉张妥协,就是从胜利走向失败,就是投降敌人的别名,就是反革命的媒介……我们只有积极制止妥协的倾向,加倍努力,决不与张作霖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妥协。”

美、日帝国主义以“调妥、软化”等花言巧语,蒙骗了一些群众,让他们认为“国民革命立马要成功了”。张竟若在文章中严正指出:“不论侵略者以什么面目出现,都是一路货色,目的都是要吸中国人民的血,他们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一时好一时坏之可能。”同时,他还说:“我们再也不能和帝国主义讲道理了,因为只有他们的法律,只有他们的公理,只有他们的特权。一切,一切,我们的身体、精神、生命财产,都是他们特权阶级的牺牲品!我们只有联合起来,作反抗斗争!”

北伐取得初步胜利后,蒋介石坐镇南昌,拥兵自重,要刚从广州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迁都南昌,置于他的势力控制之下。张竟若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及时地著文指出蒋介石是拥有武力的新军阀,是靠不住的,革命的武装只有同人民长久地结合,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中央召开二届三中全会,一致决定免去蒋介石中央常委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组织部部长职务,对蒋介石进行限制。对此,张竟若拍手称快,高呼“只有这样,才足以解决目前的纠纷;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党的权威;亦只有这样,才能和帝国主义与军阀作战而能得到胜利”。但是,武汉国民政府的软弱和陈独秀的让步,致使蒋介石一手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黄埔日刊》创刊人熊雄被秘密杀害,张竟若也险些遇害。

不久,汪精卫也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为保存革命力量,组织派张竟若秘密返川,坚持斗争。为躲过敌人缉捕,他剃光头发,脱下西装,穿上长袍马褂,俨然一个不问世事的老学究,并改名为张竟若。

1928年春,党组织派张竟若到重庆高中工作。当时,重高名义上是军阀刘湘办的学校,实际上是党培养革命骨干的一个据点。后来,刘湘发现重高有“异党”活动,遂下令查封该校。重高停办后,四川省委指示梁伯隆、张竟若以重高师生为基础,在南岸铜元局胡家祠堂开办西南学院,张竟若为教务主任。但西南学院开办不久,又遭刘湘破坏。为保住这块革命阵地,四川省委决定将西南学院迁至成都,开办西南大学。

1930年5月,四川省委书记刘愿庵等同志在重庆牺牲,成都的反动派也凶残镇压革命力量。这时,成都市学联在西南大学召开代表会议,反动军警趁机包围会址,当场抓去梁伯隆及学生代表数人。

梁伯隆被捕后,张竟若一面组织力量营救,一面安排暴露身份的教师学生转移隐蔽。6月16日,好心的同志劝张竟若迅速转移,张竟若一边烧文件,一边说:“伯隆被抓了,不少同志也转移了,这里没人坚持不行啊!”当晚,张竟若销毁完文件,还没合眼,天便发白了。他正准备转移,找个地方避避风头,不料住处已被警察包围,张竟若落入魔爪。

在狱中,张竟若视死如归,组织难友开展绝食斗争,并设法和狱外党组织取得联系,把他从狱中得到的叛徒信息告诉党组织,使党组织及时地识破了叛徒,避免了新的损失。同年11月11日,党组织正竭力营救张竟若等狱中同志时,张竟若却倒在了敌人罪恶的枪弹下,时年27岁。

【点评】

张竟若同志坚持真理,以笔为戈,奋不顾身地向封建军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开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今天,我们学习张竟若等同志的精神,就要立场坚定、明辨是非,对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等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都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