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相扶持
明年更有新生笋十丈龙孙绕凤池
陈云八十六
陈云一直很重视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大批老干部恢复工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担负起领导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历史重任。但许多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和知识结构已不允许他们继续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干部老化问题愈加显现。同时,“四人帮”的帮派残余势力及其影响依然存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稳定因素。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长期坚持下去,还必须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政治可靠、具有相当的领导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这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性问题。
在延安时期,陈云曾担任过七年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对党的干部政策、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使用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青年干部匮乏的状况日益显露出来,陈云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在东北组的发言中表示赞成有人提出的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建议,说这可以使中央常委摆脱日常小事,更集中精力于国家大事。1980年2月,陈云从医院病房前往京西宾馆,同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共同主持召开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陈云在发言中郑重地提出设立中央书记处的必要性:成立中央书记处,这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这个事情非常紧迫、非常必要。现在从中央到县委,大部分人头发都已经白了。所以,有它的紧迫性,有它的必要性。现在我们主动地来选择人才,还有时间,再等下去,将来就没有时间了。会议决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
此时,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实现党的路线的保证,党的干部能否后继有人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严重影响党的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陈云有着十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1981年3月29日,陈云在给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陆定一的复信中,表达了他对干部新老交替问题的担忧:老干部是重要的,但如果现在不提拔四十几岁的青年干部到各种级别的岗位上,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经验,接班问题就要成为大问题。现在部长和省委第一书记一级的干部都是六十开外了,如不在这一两年中提拔一批青年干部,将有极大危险。现在阻力很大,即使先进后出,也进不去。我正为此而呼吁。
4月2日,陈云离开北京,赴上海、杭州休养,但如何加快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步伐的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20日和22日,陈云同来杭州的胡耀邦谈话,郑重提出,要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至少一万个。为什么要成千上万?一条理由,二十几个省区市,加上中央各部委,提一两百个人够用吗?不够用。成千上万,这是工作的需要。再一条理由,只有成千上万地提拔经过选择的好的中青年干部,才能使我们的干部交接班稳定地进行。还有一条理由,只有成千上万,才能使兴风作浪的分子搞不起大乱子。成千上万的好干部坐镇在那里,只有几个人在那里捣乱,搞不了大乱子。
5月8日,正在杭州休息的陈云经过深入思考,撰写了《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陈云指出,要大胆提拔40岁左右的青年干部,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从现在起,就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在各级工作岗位上锻炼,老干部对他们实行传帮带,使大量的中青年干部成为我们各级党政工作强大的后备力量,随时可以从中挑选领导干部。这种办法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办法,也是应该努力去做的办法”。陈云还就培养中青年干部提出了几条具体意见,提出一定要讲德才兼备,注意五湖四海,不能提拔“三种人”和“两种人”,而且“中央组织部要成立青年干部局”,要全党重视,建立起干部的梯队结构,“从基层单位直到中央,都要一齐动手”。对于老干部发挥余热的问题,陈云也考虑周到,并建议:“老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应该很珍惜地使用他们,使他们尽到传帮带的职责。”“这些老干部退居工作第二、第三线后,在政治待遇上,如看文件、听报告、参加某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必须予以保证;在物质待遇上,如住房、医疗、交通工具等必须予以照顾和优待。”陈云的这篇文章回京后即送胡耀邦、邓小平各一份,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这篇文章后又印发给1981年6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7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讨论陈云撰写的《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和主持起草的《关于老干部离休、退休问题座谈会纪要》。陈云在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现在的干部,青黄不接的情况很严重。差不多每天都有老干部死亡的报告。北京的,外地的,开追悼会,要送花圈,往往一天几起。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现在各部也好,下面机关也好,开会的时候,部长、副部长,正手、副手,坐了一大桌,但真正能做工作的,只有几个人。这种状况再不能继续。陈云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必须立即主动地、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干部,还要做好老干部离退休工作。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针对加快干部队伍新老交替问题,陈云再次大声疾呼:要解决干部队伍交接班的问题,就要提拔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对这个问题,我讲两句话,一句话,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另外一句话,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跟着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这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
在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这场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空前规模的干部新老合作与交替,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干部新老交替的全面展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党的十二大选举出的348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新当选的就有211名。这其中包括当时担任电子部部长、55岁的江泽民,水电部第一副部长、53岁的李鹏,中共天津市委书记、47岁的李瑞环等。
1990年,退出一线领导岗位的陈云借用郑板桥的《新竹》一诗,表达自己力主搞好干部新老交替的心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相扶持。
明年更有新生笋,十丈龙孙绕凤池。
作者:孙东升 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