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池塘科学养鱼实用技术》 | 第十一章 鱼类疾病防治 二、鱼病诊断

发布日期:2020-09-22 17:39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一)现场调查

(1)了解发病池病鱼的情况。首先了解发病池的患病个体,初步了解病鱼的大概情况。然后了解发病的时间、死鱼规格、数量变化等情况,了解鱼体的摄食、活动情况。最后作出初步判断。

(2)近期饲养管理情况。养殖鱼类发病,与养殖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诊断鱼病应了解养殖的情况。如养殖种类、养殖的密度、放养规格、饲料投喂、灰肥药的投放和排换水等详细情况。

(3)周边鱼病流行情况。通过了解发病池周边的疾病流行情况,辅助确定发病的种类;通过了解周边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辅助确定治疗疾病的方案。

(4)水体理化因子和水质情况。在基本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检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如二氧化氮、硫化氢、溶解氧、水色、透明度等),配合上述了解的情况,找出发病的原因。

(5)近期本地区的气候状况。鱼病的治疗效果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设计鱼病的防治方案要充分考虑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

(6)本养殖场的硬件设施。如增氧设施、换水条件、水源质量等。

(二)鱼体检查

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手段。检查的方法是由表到里,先整体后局部,先目检后镜检。

1.目检

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是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性鱼病常见的症状是体表黏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胞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肉眼即可识别出来。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

(1)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等部位仔细观察。

(2)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内表皮有没有腐烂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黏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

(3)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首先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流出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外观是否正常,然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官逐步分开,然后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食物,用剪刀剖开观察。

2.镜检

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从病灶部位取少量组织、黏液或血淋巴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体表组织和鳃组织或体表黏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内脏组织需要滴加深0.7%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玻片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病灶部位,至少取三个不同点进行观察。

3.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作者: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