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下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这样“好”(一 符合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

发布日期:2020-09-28 09:09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乘了一回新干线,亲身体验了一下这种像风一样飞驰的高速列车。他深有感触地对周边的人说:“这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可以告慰邓小平的是:4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跑,在追赶发达国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中国自己开发的高速铁路已经跑出了每小时394公里的速度,中国高铁总里程也很快超过了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告诉了大家“好在哪里”,又为什么这样“好”。

一、符合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之好”,就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源。这个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一)深化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认识

自古以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经》中的“乐土”、《礼记》中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世界”,还是西方社会中古希腊的“幸福岛”、柏拉图的“理想国”、资产阶级宣扬的“理性王国”、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莫尔的“乌托邦”、傅立叶的“法郎吉”、欧文的“新和谐公社”,都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想象,但由于缺乏实践基础和科学理论支撑,最后都成为空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说,犹如一次壮丽日出,照亮了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康庄大道。100多年过去了,共产主义运动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蹚过激流也涉过险滩,但它不仅没有山穷水尽,反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乌托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莫尔借航海家之口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么,大多数人类,包括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

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描绘了乌托邦这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财产公有是乌托邦的最大特点,物资取之不尽。家家户户可以免费领取所需要的东西,不受数量限制,却从来没人多领。

在乌托邦,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并要学会至少一门手艺。每个城里人都先要去农村至少住满两年,以种田为业。

这里实行每天6小时工作制,工作要服从社会需要。人们一起吃食堂。小孩必须上学接受知识与品德教育。

乌托邦人之间没有贫富差距,鄙视金银,金银被用来做马桶与罪犯身上的枷锁。岛上人人平等,住房每10年抽签调换一次,人人自由进出。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北京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

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作出了总体描绘: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觉悟极大提高;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国家、阶级消亡;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些设想,涵盖了物质和精神、个人和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科学预测,寄托了人类关于美好生活的全部情愫和渴望。

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共产主义,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而是有具体路径、有现实支撑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实现的,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

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现在,这个宏伟目标实现胜利在望,成功在即。

在福建的一些地方,特别是闽东的贫困地区,不少人靠山吃山(打柴)、靠海吃海(打鱼),祖祖辈辈散居在“茅草屋”或者“连家船”中,居住条件非常恶劣,生活也非常贫困。在宁德、福州和后来到省里工作期间,我多次到这些群众的家中走访,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使这些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安居乐业。

“连家船”上的渔民终生漂泊在水上,世代以小木船为家,居无定所,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特殊贫困群体。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些渔船大都是破败不堪的,没有电、没有水,低矮、昏暗、潮湿,一家几代人都住在里面。“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说的就是他们的生活。有的渔民连船都没有了,只好在岸上用油毛毡、编织袋搭一个窝棚,夏热冬寒,难挡风雨,还不如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住的窑洞。因为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渔民们普遍身材矮小、两腿内弯,生活的贫困加上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怀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看到他们这种处境,我心里感到很不安,就想决不能让乡亲们再漂泊下去了。

1997年,我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省政协提供了一份调研报告,反映闽东不少村民仍住在茅草屋里,生存状态很差。我看了更加受到触动,就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还带队到闽东沿海、山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回来后,我给省委写了报告,建议尽快解决“茅草屋”和“连家船”问题。省里十分重视,把“连家船民搬迁上岸”“茅草房改造搬迁”都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他们解决搬迁、就业等问题。1998年底,我还在福安主持召开了“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当时我说,古人尚且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这件事非做好不可,要让所有的“连家船民”都能跟上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地过上幸福生活。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到21世纪初,“连家船”“茅草屋”现象在福建基本都消灭了,数万人告别了风雨飘摇的生活,过上了安稳日子。

——《人民日报》,2017年2月24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和期待,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从社会福利视角审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有”,就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福利理想,就是人们对理想社会追求的主要方面。“七有”理想具有鲜明的民生为本性、范围广泛性、人生全程性。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推进福利体系整合,提高福利管理水平。

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到那时,我国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编 唐青阳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