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著名论断,是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的。它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形成正确工作方法的行动口号。为什么毛泽东要提出这个著名论断呢?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起源于红军内部的一场争论。1929年夏,红四军在转战闽西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争论,中央派来的代表及红四军少数将领,认为作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管得太多,是“书记专政”“家长制”,坚持要求在前委之下设军委,由中央代表担任军委书记,直接掌管军队。毛泽东认为,红四军只有4000多人,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军,而且还处于行军时多的游击时代,军队的指挥需要集中、机动,如果在前委之下,纵委之上硬生生插进一个军委,人也是这些人,事也是这些事,实际上是不需要的。但是中央代表坚持己见,并把争论扩大到基层指挥员中,致使毛泽东无法工作,一度不得不提出辞职。前委会讨论表决时,中央代表关于设立军委的建议被多数票否决。中央代表回中央告状,另一个中央代表前来主持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结果给予毛泽东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罢免其前委书记之职。会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到闽西特委做地方工作。
在闽西特委工作期间,毛泽东因疾病和精神的双重打击,渡过了生命历程中一道大难关。发生在红四军的这场争论最后虽得到妥善解决,毛泽东又重新回到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这次事件却迫使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特别是红四军创立以来的重大事件进行反思,逐渐意识到党内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和领导方式,一种是重形式、重本本,即理论教条和各种命令指示,另一种是重实际、重现实环境。前者的根源是唯心主义,其后果是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克服它的最好办法就是调查研究。
生动故事
寻乌调查
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毛泽东利用红军在安远、寻乌、平远分兵发动群众的机会,开展了长达20多天的社会调查,他的足迹踏遍了这个古老的县城,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毛泽东和寻乌各个阶层的11名代表进行了为期20天的访谈,详细了解了寻乌的商业状况、人口结构、土地关系、交通运输等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寻乌调查”。(陈金龙:《〈寻乌调查〉的当代价值》,《学习时报》2018年1月1日。)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形成于毛泽东的实地调查研究。为了纠正和防止重“本本”而脱离实际的倾向,1930年间,毛泽东身体力行,每到一地,只要条件许可,就展开调查研究。根据各地调查报告,毛泽东写成了《调查研究》(1930年5月,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同志都成天里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页。)
这从理论上阐释了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著名论断,不但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秘诀。中国共产党还以此为指导,坚持群众路线,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推动中国革命最后走向胜利。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