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辩诘·辨析 第六十五问 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无”什么?

发布日期:2020-10-30 17:05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历史虚无主义,简言之,就是虚无历史,即对客观历史的本质、真相和规律持怀疑、否定和消解的态度,对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的一种历史观。”(冯夏根、胡旭华:《虚无的背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论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特指我国思想领域出现的否定唯物史观及其指导下书写的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思想倾向。它萌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旨在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非毛化”思潮,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质疑、否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的民族虚无主义交织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苏东剧变而遭受严重挫折之机,作为一种有明确指向、话语相对独立的思潮在中国思想舞台上再度沉渣泛起、蔓延。

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无”些什么呢?首先,“虚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和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革命斗争史。历史虚无主义污蔑中华民族是“愚昧”“丑陋”、充满“奴性”的民族;他们否认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污蔑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狭隘民族主义”,只起到了“破坏”作用,因此应“告别革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其次,“虚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历史虚无主义攫取了解构主义内核,通常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或通过所谓“秘密日记”“口述”“回忆”“揭秘”“重评”等形式柔性渗透,或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粗俗戏说、恶搞,或以视频音频、表情包、内涵段子等进行历史“嘲讽”,全面否定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尤其是极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则不遗余力一味抹黑。最后,“虚无”领袖人物和革命英雄的精神气概和卓著功勋。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人物的惯用模式是“好人不好”“坏人不坏”“是即非、即非是”。对待英雄人物,总是居心叵测地站在对立面,要么先有结论,再找证据,以否定民族之根;要么就是简单情绪宣泄,从不尊崇学术规范。他们指东打西,貌似毫无章法,实则蓄谋已久,挖空心思,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他们以惯用的手法拿我们的英雄开刀,借否定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欲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对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唱衰抹黑,用“粗浅的物理分析方法”,怀疑黄继光堵枪眼的真实性;用振振有词的所谓“生理学”说辞,质疑邱少云火中捐躯的可能性。“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雷锋日记造假”,种种言论不绝于耳,甚嚣尘上。说到底,诋毁英雄,就是要“去英雄化”,销蚀我们的崇高信仰,动摇我们的民族根基,摧毁我们的中国梦。其险恶用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需要正面引导和负面惩戒双管齐下。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采取措施予以坚决抵制和反对。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相关法律,用好法治手段,勇于对歪曲历史、诋毁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亮剑”。

对恶意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攻击革命英烈、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的割裂言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生动故事

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

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5个人民法院依法保护“狼牙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2017年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这些都是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罗书臻、何亭巧:《规范社会行为引领价值观念——人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述》,《人民法院报》2018年3月7日。)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