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牛羊生产技术》 | 项目三 牛羊的特性及饲料加工调制(任务2 牛羊的饲料及加工调制 2)

发布日期:2020-05-22 17:16 来源:重庆出版集团

二、饲料的加工调制

牛羊的饲料虽然种类较多,来源较广,但在未加工前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和适口性差的问题,尤以粗饲料为甚。以干草和秸秆为代表的粗饲料来源丰富,是养牛羊的主要饲料,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饲草资源,通过加工处理,以增强饲草的适口性和提高其利用率,更具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饲料青贮技术

青贮是保证常年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的有效措施,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颜色黄绿,适口性好,是牛羊四季特别是冬春季节的优良饲料。农区青贮玉米秸秆对于提高牛羊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青贮原理

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制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分解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地保存下来。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当青贮原料温度上升到50℃时,乳酸菌也就停止了活动,发酵结束。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贮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质。

2.青贮技术要点

青贮的成功关键在于乳酸的发酵程度。乳酸菌的发酵对温度环境、水分及糖等有一定的要求。

(1)排除空气,形成厌氧环境 乳酸菌是厌氧菌,乳酸菌的繁殖与生长必须具备厌氧的环境条件。缺氧环境对青贮料中乳酸含量的增加,较有氧环境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造成青贮料厌氧的环境首先是青贮原料必须切碎,因为细碎便于压实。其次在青贮过程中,必须注意踩紧压实、封严,原料切得越短,踩得越实,密封得越严越好。否则将滞留过多的空气,会使呼吸作用延长、糖分被消耗,形成高温发酵,产生较多的丁酸,并使pH值升高,导致发霉变质或腐烂。

(2)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 原料温度控制在25℃~35℃,乳酸菌会大量繁殖,很快占主导地位,致使其他一切杂菌都无法活动繁殖,若原料温度在50℃以上时,丁酸菌就会生长繁殖,使青贮饲料出现臭味,以致腐败。

(3)掌握好水分含量 青贮饲料要有一定的湿度,这是促进乳酸菌发酵的一个重要条件。发酵延长,并且青贮原料的汁液易被压挤出来,使养分渗漏流失,而且易引起丁酸发酵。不能达到乳酸菌发酵时所要求的浓度,乳酸菌含量不能增加,青贮料会发生腐烂现象。如果水分过少,便不易压实,窑内空气难以排出,导致青贮料腐败霉烂。适于乳酸菌繁殖的含水量为70%左右,70%的含水量相当于玉米植株下边有3~5片干叶;如果全株青绿,砍后可以晾半天;青黄叶比例各半,只要设法踏实,不加水同样可获成功。

(4)选择合适的原料 调制青贮料的关键是必须造成乳酸菌迅速繁殖的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使青饲料中具有足够的糖。每形成1g乳酸,就需要1.7g葡萄糖。青贮原料中含糖量不宜少于1.0%~1.5%,否则会影响乳酸菌的正常繁殖,青贮饲料的品质难以保证。原料含糖多的易贮存,如玉米秸、瓜秧、青草等。含糖少的难贮,如花生秸、大豆秸等。对于含糖少的原料,可以和含糖多的原料混合青贮,也可添加3%~5%的玉米面或麦麸单独青贮。

(5)确定适宜的时间 利用农作物秸秆青贮,要掌握好时机。将收获果穗后的青玉米秸秆切成2cm长,加水10%~15%,然后按比例掺入尿素,可调制成品质良好的玉米秸青贮料。几种常用青贮原料适宜收割期见表3-2。

...

3.青贮方法

(1)青贮的准备 制作青贮饲料需要有一定的容器,如青贮窖(坑)、青贮塔、青贮缸和青贮饲料袋等。这些都要提前选择、购置和建造。青贮窖(坑)最好是用砖砌、水泥抹面,并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和土质坚硬、向阳的地方,以防渗水倒塌。挖好窖后,应晾晒1~2d,以减少窖壁水分,增加窖壁硬度。窖的四周应有排水沟,以防雨水流入窖内。

(2)青贮的步骤及要求 首先将青贮原料切短,长度为2~5cm;然后装窖,每次填入窖内约20cm厚,用人力或机械充分压紧踏实,以后每填一次压紧一遍,直至装到超过窖口0.5m以上;最后封顶,先盖一层切短的秸秆或软草(厚20~30cm),或铺盖塑料薄膜,再覆盖厚约0.5m的泥土。北方寒冷地区可覆盖1m,将顶做成半圆形,以利排水。以后经常检查有无裂缝,随时加土覆盖,以防空气进入或雨水渗入。

青贮饲料装窖密封,经一个半月后,乳酸菌的发酵过程完成,青贮饲料也就制作成了。

4.青贮饲料的利用

喂青贮饲料之前应检查质量——色、香、味和质地。优质青贮饲料应为:颜色黄绿,柔软多汁,气味酸香,适口性好。玉米秸秆青贮带有很浓的酒香味。

我国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见表3-3。

...

饲喂时,青贮窖只能打开一头,要分段开窖,分层取,取后要盖好,防止日晒、雨淋和二次发酵,避免养分流失、质量下降或发霉变质。发霉、发黏、发黑、结块的不能用。

开始饲喂青贮饲料时,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停止饲喂时,也应由多到少逐步减喂。使牛羊有一个适应过程,防止暴食和食欲突然下降。

青贮饲料的用量,应视牛羊的品种、年龄、用途和青贮饲料的质量而定,除高产奶牛外,一般情况可以作为唯一的粗饲料使用。通常喂量,奶牛20~30kg,役牛10~15kg,种公牛、肉用牛5~12kg,羊1.5~2kg。

(二)特种青贮

青贮原料因植物种类不同,本身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不同,青贮难易程度也不同。采用普通青贮方法难以青贮的饲料,必须进行适当处理,或添加某些添加物,这种青贮方法叫特种青贮法。特种青贮所进行的各种处理,对青贮发酵的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促进乳酸发酵,如添加各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接种乳酸菌,加酶制剂等青贮,可迅速产生大量乳酸,使pH很快达到3.8~4.2;二是抑制不良发酵,如添加各种酸类抑菌剂、凋萎或半干青贮,可防止腐败菌和丁酸菌的生长;三是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物质,如添加尿素、氨化物等,可增加粗蛋白质含量。

1.低水分青贮法

低水分青贮也称半干青贮。青贮原料中的微生物不仅受空气和酸的影响,也受植物细胞质的渗透压的影响。低水分青贮料制作的基本原理是:青饲料刈割后,经风干,水分含量达45%~50%,植物细胞的渗透压达5.5x10^6(10的6次方)~6.0x1010^6(10的6次方)Pa。这种情况下,腐败菌、丁酸菌的含量增加导致乳酸菌的生命活动接近于生理干燥状态,生长繁殖受到限制。因此,在青贮过程中,青贮原料中糖分的多少,最终的pH的高低已不起主要作用,微生物发酵微弱,有机酸形成数量少,碳水化合物保存良好,蛋白质不被分解。虽然霉菌在风干植物体上仍可大量繁殖,但在切短压实和青贮厌氧条件下,其活动也很快停止。

低水分青贮法近十几年来在国外盛行,我国也开始在生产上采用。它具有干草和青贮料两者的优点。任何一种牧草或饲料作物,不论其含糖量多少,均可低水分青贮,难以青贮的豆科牧草如苜蓿、豌豆等尤其适合调制成低水分青贮料,从而为扩大豆科牧草或作物的加工调制范围开辟了新途径。

根据低水分青贮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制作时青贮原料应迅速风干,要求在刈割后24~30h内,豆科牧草含水量应达50%,禾本科达45%。原料必须短于一般青贮,装填必须更紧实,才能造成厌氧环境以提高青贮品质。

2.加酸青贮法

难贮的原料加酸之后,很快使pH下降至4.2以下,抑制了腐败菌和霉菌的活动,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加酸青贮常用无机酸和有机酸。

(1)加无机酸 对难贮的原料可以加盐酸、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盐酸和硫酸腐蚀性强,对窖壁和用具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小心。用法是1份盐酸(或硫酸)加5份水,配成稀酸,100kg青贮原料中加5~6kg稀酸。青贮原料加酸后,很快下沉,遂停止呼吸作用,杀死细菌,降低pH,使青贮质地变软。

国外常用的无机酸混合液由30%盐酸192份和40%硫酸48份配制而成,使用时4倍稀释,青贮时每100kg原料加稀释液5~6kg;或8%~10%盐酸170份,8%~10%硫酸43份混合制成,青贮时按原料质量的5%~6%添加。

强酸易溶解钙盐,对家畜骨骼发育有影响,注意家畜日粮中钙的补充。使用磷酸价格高,腐蚀性强,能补充磷,但饲喂家畜时应补钙,使其钙磷平衡。

(2)加有机酸青贮 添加在青贮料中的有机酸有甲酸(蚁酸)和丙酸等。甲酸是很好的发酵抑制剂,一般用量为每吨青贮原料加纯甲酸2.4~2.8kg。添加甲酸可减少青贮中乳酸、乙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分解,抑制植物细胞呼吸,增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与真蛋白含量。

丙酸是防霉剂和抗真菌剂,能够抑制青贮中的好气性菌,作为好气性破坏抑制剂很有效,但作为发酵剂不如甲酸,其用量为青贮原料的0.5%~1.0%。添加丙酸可控制青贮的发酵,减少氨氮的形成,降低青贮原料的温度,促进乳酸菌生长。

加酸制成的青贮料,颜色鲜绿,具香味,品质好,蛋白质分解损失仅0.3%~0.5%,而在一般青贮中则达1%~2%。苜蓿和红三叶加酸青贮,结果粗纤维减少5.2%~6.4%,且减少的这部分纤维水解变成低级糖,可被动物吸收利用。而一般青贮的粗纤维仅减少1%左右,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加酸青贮时损失少。

3.加尿素青贮法

青贮原料中添加尿素,通过青贮微生物的作用,形成菌体蛋白,以提高青贮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尿素的添加量为原料重量的0.5%,青贮后每千克青贮饲料中增加消化蛋白质8~11g。

添加尿素后的青贮原料可使pH值、乳酸含量和乙酸含量以及粗蛋白质含量、真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氨的增多增加了青贮缓冲能力,导致pH值略为上升,但仍低于4.2,尿素还可以抑制开窖后的二次发酵。饲喂尿素青贮料可以提高干物质的采食量。

4.其他青贮法

其他青贮法有加甲醛青贮法、加乳酸菌青贮法、加酶制剂青贮法、湿谷物青贮法。

(三)秸秆的物理处理

物理加工法,即是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目前常用的物理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秸秆切短与粉碎

切短与粉碎是处理秸秆饲料最简便而又重要的方法之一。秸秆经切短、粉碎后,体积变小,便于家畜采食和咀嚼,减少了能耗。特别是反刍动物,秸秆的切短和粉碎,能增加饲料和瘤胃微生物接触的面积,便于瘤胃微生物的降解发酵,可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秸秆切短和粉碎的程度,应视家畜种类与年龄而异。实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80%,而经过切短或粉碎的秸秆则可以全部被家畜采食。一般可以将秸秆切成2~5cm,但无论是切(铡)短,还是粉碎,只能增进家畜对秸秆的采食性,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消化率。

2.浸泡

秸秆饲料经浸泡后质地柔软,能提高其适口性。同时,经浸泡后可提高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并提高代谢能利用效率,增加体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其方法是:在装有100kg水的桶或池中加入食盐3~5kg,将切碎的秸秆分批放入桶或池内浸泡24h左右。浸泡的秸秆喂前最好加入3%~5%的糠麸或精料调味,若再加入10%~20%优质豆科或禾本科干草效果更好,但忌再补饲食盐。

3.秸秆揉搓处理

秸秆的揉搓处理,即是利用一种能将秸秆揉搓成短丝条状的秸秆揉搓机,把作物秸秆切断,揉搓成丝状的一种方法。秸秆切短后直接喂牲畜,吃净率只有70%,被揉搓处理后的秸秆呈丝状,变得柔软,适口性好,吃净率更高。揉搓处理秸秆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改进秸秆适口性,增加家畜的采食量,而且可以作为秸秆青贮或氨化的预处理,替代切(铡)短和粉碎工序,从而提高青贮和氨化的效果,为农区秸秆饲料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4.秸秆热喷处理

热喷技术是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经过10余年的科学试验而研究出的科研成果,1988年通过了国家科委的验收,并在全国推广。热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饲料加工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热喷效应,使饲料木质素溶解,纤维结晶度降低,饲料颗粒变小,总面积增加,从而达到提高家畜采食量、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以及杀虫、灭菌的目的。

热喷后由于秸秆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其全株采食率由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消化率提高到50%以上。通过热喷还可以对菜籽饼、棉籽饼等进行热去毒处理,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研究表明,其热喷的效果在于3个要素,即处理的压力、保温时间和喷放压力。有试验证明,用热喷玉米秸代替25.8%的干草饲喂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差异达极显著。

(四)秸秆的化学处理

用碱、氨、石灰、尿素等碱性化合物处理秸秆,可以打开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对碱不稳定酯链,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使纤维素膨胀,从而使瘤胃液易于渗入。强碱,如氢氧化钠可以使多达50%的木质素水解。化学元素处理不仅能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而且能改进适口性,增加采食量,这是目前生产中对秸秆处理来说较为适用的一种途径。

1.秸秆的碱化处理

碱化处理是用碱溶液处理秸秆,一是用石灰液处理法,用100kg切碎的秸秆,加3kg生石灰或4kg熟石灰,食盐0.5~1kg,水200~250L,浸泡12h或一昼夜,捞出晾24h即可饲喂,不必冲洗。二是用氢氧化钠液处理,100kg切碎秸秆,用6kg的1.6%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喷洒,然后洗去余碱,制成饼块,分次饲喂。秸秆经碱化处理后,有机物质的消化率由原来的42.4%提高到62.8%,粗纤维消化率由原来的53.5%提高到76.4%,无氮浸出物消化率由原来的36.3%提高到55.0%。

2.秸秆的氨化处理

秸秆的氨化处理是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的粗饲料加工方法之一。氨化的原理是利用氨溶于水中形成氢氧化铵,使秸秆软化,秸秆内部木质化纤维膨胀,提高秸秆的通透性,便于消化酶与之接触,因而有利于纤维素的消化;氨与秸秆有机物产生作用,生成铵盐和含氮的结合物,使秸秆的粗蛋白质从3%~4%提高到8%以上,从而大大改进了秸秆的营养价值。秸秆氨化后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采食量也相应提高20%左右,其适口性和家畜的采食速度,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总营养价值可提高1倍,达到0.4~0.5个饲料单位,也即1kg氨化秸秆相当于0.4~0.5kg燕麦的营养价值。正是由于秸秆氨化具有上述优点,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反刍家畜养殖业才得以迅速推广。

(1)秸秆氨化方法 秸秆氨化处理依采用的氮源不同而有以下三种方法。

液氨氨化法 将切碎的秸秆喷适量水分,使其含水量达到15%~20%,混匀堆垛,在长轴的中心埋入一根带孔的硬塑料管,以便通氨,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然后按秸秆重量的3%通入无水氨,处理结束,取出塑料管,堵严。密封时间依环境湿度的不同而异,气温20℃时为2~4周。揭封后晒干,氨味即可消失,然后粉碎饲喂。

氨水氨化法 预先准备好装秸秆原料的容器(窖、池或塔等),将切短的秸秆放容器里,按1:1的比例往容器里均匀喷洒3%的氨水。装满容器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封严,在20℃左右气温条件下密封2~3周后开启(夏季约需1周,冬季则要4~8周,甚至更长),将秸秆取出后晒干即可饲喂。

尿素氨化法 由于秸秆中含有尿素酶,将尿素或碳酸氢铵与秸秆贮存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能分解出氨,因此使用尿素或碳铵处理秸秆均能获得近似的效果。方法是按秸秆重量的3%加进尿素,首先将3kg尿素溶解在60kg水中,均匀地喷洒到100kg秸秆上逐层堆放,用塑料膜覆盖,也可利用地窖进行尿素氨化处理切碎了的农作物秸秆,具体方法同液氨处理,只是时间稍长一些。在尿素短缺的地方,用碳铵也可进行秸秆氨化处理,其方法与尿素氨化法相同,只是由于碳氨量较低,其用量须酌情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液氨氨化法和尿素氨化处理秸秆效果最好,氮水和碳铵效果稍差。用液氨氨化效果虽然好,但必须使用特殊的高压容器(氨瓶、氨罐、氨槽车等),从而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操作的危险性。相比之下,尿素氨化不仅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也无需任何特殊设备,适合于千家万户使用。

(2)氨化品质 通过感官检查,符合要求、质量较高的氨化秸秆呈黄棕色或深黄色并发亮。如果跟未氨化的秸秆一样,则说明氨化效果不好。如果秸秆发白、发灰或呈酱块状发红、发黑、发黏、发热、有霉菌、有腐烂味等,说明已变质,应丢弃,不可饲用。

(3)氨化秸秆的饲用技术

氨化秸秆只适用于饲喂反刍动物如牛、羊,不适宜饲喂单胃家畜。

饲喂前提前取出 氨化好的秸秆在使用前要打开塑料薄膜,从开口的一侧掏取,掏取后再封口。取喂时,应将每天要喂的氨化秸秆于饲喂前2~3d取出放氨,其余的再密封起来,以防放氨后含水量仍较高的氨化秸秆在短期内饲喂不完而发霉变质。

逐渐过渡 初喂氨化秸秆时,家畜不适应,需在饲喂氨化秸秆的第1d,将1/3的氨化秸秆与2/3的未氨化秸秆混合饲喂,以后逐渐增加。

贮存方法及饲喂注意事项 在达到氨化时间后,如暂时不喂,可不必打开,也可取出晾干后堆垛贮存,贮存时不要被雨水冲淋或被地表水浸渍。饲喂氨化饲料1h后方可让家畜饮水,以免中毒。饥饿的家畜不宜大量饲喂。饲喂时应与能量饲料玉米、麸皮以及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搭配饲喂。一般氨化秸秆喂量占日粮干物质的30%~40%,能量饲料与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占60%~70%。出栏前15d和母牛产前2个月,秸秆氨化饲料应减少,不超过日粮干物质的25%。如果发现家畜有中毒现象,可喂食醋500g解毒。

(五)秸秆的生物处理

1.秸秆发酵处理

对秸秆饲料发酵处理,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含糖物质(糖蜜或粉碎的甜菜)加在碎秸秆上,通过掺入过磷酸钙和尿素来培养酵母;另一种则是先对纤维素进行水解,然后再进行发酵,现分别加以简要介绍。

(1)掺入酵母发酵法 先将粉碎的秸秆用热水浸湿并掺入酵母,分层装入木箱或塑料袋中,置于24℃~26℃的条件下,发酵12h以上。采用此法,原理是使盐溶液在温度100℃~105℃和较高的压力下,作用于秸秆,使部分纤维转化为糖类。将加工处理过的秸秆冷却到32℃~35℃,然后加入发酵剂(均占秸秆重的3%~5%)进行拌和,在27℃~30℃的温度下发酵两昼夜即可。

(2)掺糖类物质发酵法 将400~600L水注入3~7立方米容积的贮罐中,通入蒸汽,将水加热到60℃~65℃,然后再将秸秆装入贮罐。如贮罐可容纳1t饲料,则经过粉碎的秸秆数量不应超过混合物重量的30%~50%,其余65%~70%应为掺入含淀粉或糖类的粉碎饲料,如谷物、甜菜和糖蜜等。此外贮罐中还应加入过磷酸钙和硫酸铵的萃取物,以及10~16kg麦麸和0.2~0.3L浓盐酸,待上述工序完成后,将混合饲料用搅拌器拌匀,通入蒸汽,使混合料在80℃~90℃下保持1.5~2.0h,然后在28℃~30℃下通风冷却,再按贮罐中内容物的重量加入5%~8%的发酵剂,并仔细搅拌,每隔2~3h1次,这样经过9~12h,饲料就可以饲用了。

2.秸秆饲料酶——酵母加工处理

酵母加工处理是用酵母菌将秸秆进行发酵处理,以产生酵母发酵饲料的一种秸秆调制方法。这种方法在拥有饲料车间和配备有搅拌和蒸煮设备的畜牧场均可使用。因处理秸秆时不使用具有侵蚀性质的化合物,因而无需采用任何特殊的防腐设备。具体方法如下:

先将切碎的500~700kg秸秆送入搅拌蒸煮设备中(定额1800~2000kg),启动搅拌器,并依次加入10~15kg尿素、10kg磷酸二铵、10kg磷酸二氢钙和10kg食盐。之后继续加料,并每隔5~10min给搅拌蒸煮容器送一次蒸汽,直到加料工序结束,使饲料混合物在90℃~100℃的条件下蒸煮50~60min。在此期间,搅拌器应每运转10~15min间歇一次,这样便达到了高温灭菌和饲料与各种矿物质盐及添加剂充分混合的目的,并能使尿素分解产生氨气,使纤维进一步得到破坏。

高温灭菌后为防止酶失活,应用自来水或空气将混合料冷却至50℃~55℃以下。然后再按每吨秸秆5kg的比例,向搅拌机中加入各种酶制剂。发酵应持续2h,其间搅拌机每运转10~15min间歇10min,发酵结束时,混合料中的温度应降至29℃~32℃。此时,再向搅拌机内加入100~150L“酵母乳”。面包酵母的用量,应按每吨干秸秆5kg计算。

制取“酵母乳”的方法,每4.5~5.0t秸秆混合料应用30~40kg麸皮或面粉或用20kg糖蜜,将其拌入100~150L热水中,在28℃~32℃的条件下,向这种液态混合物中按4:1的比例加入10kg面包酵母和0.5kg酶制剂,充分搅拌后充分曝晒,以强化酵母生长。

在饲料混合物2h的发酵处理过程中,酵母菌的生物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混合料中的单糖和矿物质添加剂是酵母菌赖以生存的营养。当秸秆混合料中糖分浓度降低时,便会重新激化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可以加强对秸秆纤维素的进一步水解。采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饲料,当水分含量为65%~75%时,每千克中含有0.28~0.32个饲料单位,每千克干饲料中则含有0.8个饲料单位。新加工处理的饲料具有禾本科牧草青贮料的黏稠度和面包香味,稍具酸味,饲料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消化率可分别提高到80%和85%。

(六)青干草的加工调制

我国的牧草资源在生产上存在着季节的不平衡性,贮备干草为家畜提供均衡牧草,对于减少冬春家畜死亡、发展草原区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调制干草,方法简便,原料丰富,成本低,便于长期大量贮藏。

1.几种简单实用的干燥方法

(1)地面干燥法 采用地面干燥法干燥牧草的具体过程和时间,随地区气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牧草刈割后在地面干燥6~7h,当含水量降至40%~50%时,用搂草机搂成草条继续干燥4~5h,并根据气候条件和牧草的含水量进行翻晒,使牧草水分降到35%~40%,此时牧草的叶片尚未脱落,再用集草器集成0.5~1m高的草堆,经1.5~2d就可调制成含水分15%~18%的干草。牧草全株的总含水量在35%~40%以下时,牧草叶片开始脱落,为保存营养价值较高的叶片,搂草和集草作业应在牧草水分不低于35%~40%时进行。在干旱地区调制干草时由于气温较高、空气干燥,牧草的干燥速度较快,刈割与搂草作业可同时进行。

(2)草架干燥法 在潮湿地区由于牧草收割时多雨,用一般地面干燥法调制干草,往往不能及时干燥,使得干草变褐、变黑、发霉或腐烂,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采用草架干燥法来晒制干草。干草架主要有独木架、三脚架、铁丝长架等。方法是将刈割后的牧草在地面干燥0.5~1d至水分达45%~50%时,将草一层一层再移置于草架上,在草架上,遇到降雨时也可直接在草架上干燥,将牧草自上而下置于草架上,草架需有一定倾斜度以利采光和排水,最下一层牧草应高出地面,以利通风,虽然草架干燥花费一定物力,但制成的干草品质较好,养分损失比地面干燥减少5%~10%。

(3)高温快速干燥法 它的工艺过程是将切碎的青草(长约25mm)快速通过高温干燥机,再由粉碎机粉碎成粒状或直接压制成草块。这种方法主要用来生产干草粉或干草饼。高温快速干燥法是将牧草切碎置于烘干机中,通过高温空气使牧草迅速干燥的方法。干燥时间的长短,由烘干机的型号及牧草的含水量而定。有的烘干机入口温度为75℃~260℃,出口温度为60℃~260℃。虽然烘干机中温度很高,但牧草在烘干机中的温度很少超过30℃~35℃。这种干燥方法养分损失很小,如早期刈割的紫花苜蓿制成的干草粉含粗蛋白20%,含胡萝卜素200~400mg/kg,含纤维素24%以下。

2.青干草的堆垛与贮藏

青干草调制成后,必须及时堆垛和贮藏,以免散乱损失。调制成的青干草常采用堆藏法,以便于长期贮藏。一般堆垛贮藏的青干草水分含量不应超过18%,否则容易发霉、腐烂。另外,草垛应坚实、均匀,尽量缩小受雨面积。当调制的干草水分含量达15%~18%时即可贮藏。

(1)垛址的选择 垛址应选择在地势高而平坦,干燥、排水良好,雨、雪水不能流入垛底的地方。距离畜舍不能太远,以便于运输和取送,而且要背风或与主风向垂直,以便于防火。

(2)垛底 垛底要用石块、木头、树枝、老草等垫起铺平,高出地面40~50cm左右,还要在垛的四周挖深30~40cm的排水沟。

(3)垛的堆积 垛的形式一般多采用圆形或长方形草垛,草垛的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圆形草垛一般直径4~5m,高6~6.5m,长方形草垛一般宽4.5~5m,高6~6.5m,长8~10m。堆垛时,第一层先从外向里堆,使里边的一排压住外面的梢部。如此逐排向内堆排,成为外部稍低,中间隆起的弧形。每层30~60cm厚,直至堆成封顶。堆草时要一层一层地进行压紧,特别是草垛的中部和顶部更需压紧、压实。含水量高的草应当堆放在草垛上部,过湿的干草应当挑出来,不能堆垛。草垛收顶应从堆到草垛全高的1/2或2/3处开始。堆大垛时,为了避免垛中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以及自燃现象的发生,干草含水量一定要在15%以下,还应在堆垛时每隔50~60cm垫放一层硬秸秆或树枝,以便于散热。干草的含水量应为15%~18%,含水量过高不宜贮藏。

(4)封顶 干草堆垛后,一般用干燥的杂草、麦秸或薄膜封顶,垛顶不能有凹陷和裂缝,以免进雨、蓄水。草垛的顶脊必须用绳子或泥土封压坚固,以防大风吹刮。

3.青干草的利用

青干草同青贮料一样,在贮存一段时间后,饲喂给家畜前,也应检查其质量——色、香、味和质地。优质青干草应为:颜色鲜绿,香味浓郁,适口性好,叶量多,叶片及花序损失不到5%。饲喂时,也要分段、分层取喂,避免养分流失,质量下降或发霉变质。饲喂给牛羊,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防止暴食和食欲突然下降。

(七)精饲料的加工调制

精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一般来讲由于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加工的意义并不大。但由于籽实的种皮、颖壳、糊粉层的细胞壁物质、淀粉的性质以及某些抑制性物质如抗胰蛋白酶等,仍然影响着这类饲料物质的利用,因此,加工调制仍属必要。

1.机械加工

(1)磨碎与压扁 质地坚硬或有皮壳的饲料,喂前需要磨碎或压扁,否则难以消化而由粪中排出,造成浪费。牛喂整粒玉米,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但也不必磨得太细,以碎到直径为1~2mm为宜。

(2)湿润及浸泡 湿润一般用于尘粉多的饲料,而浸泡多用于硬实的籽实或油饼,使之软化或溶去有毒物质。

对磨碎或粉碎的精料,喂牛前,应尽可能湿润一下,以防饲料中粉尘多而影响牛的采食和消化,对预防粉尘呛入气管而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也有好处。对于豆饼,喂牛前必须浸泡,否则由于其坚硬,牛无法嚼碎。如果将豆饼或黄豆浸泡后磨成豆浆,用以饲喂犊牛,则效果更好。

(3)焙炒 焙炒可使饲料中的淀粉部分转化为糊精而产生香味,将其磨碎后撒在拌湿的青饲料上,能提高粗饲料的适口性,增进牛的食欲。

2.饲料颗粒化

饲料的颗粒化,就是将饲料粉碎后,根据家畜的营养需要,按一定的饲料配合比例搭配,并充分混合,用饲料压缩机加工成一定的颗粒形状。颗粒饲料属全价配合饲料的一种,可以直接用来喂牛羊。饲料颗粒化喂牛羊有以下优点。

(1)饲喂方便,有利于机械化饲养。

(2)饲养上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及时得到应用。

(3)颗粒饲料适口性好,咀嚼时间长,有利于消化。

(4)可以增加采食量,且营养齐全,能防止产生营养性疾病。

(5)能充分利用饲料资源,减少饲料损失。

颗粒饲料一般为圆柱形,喂牛时以直径4~5mm,长10~15mm为宜,喂羊时以直径2~3mm,长8~10mm为宜。

技能训练

一、内容

塑料袋青贮饲料的调制与品质鉴定。

二、材料

青贮原料、粉碎设备、塑料袋、混合指示剂、烧杯、蒸馏水、白瓷比色盘。

三、方法与步骤

(一)塑料袋青贮饲料的调制

1.切碎

玉米等粗茎植物切成0.5~2cm,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叶菜类原料切成2~5cm。

2.装填

青贮原料一边切碎一边装填。

3.压实

青贮原料要一层一层铺平、压实,使之形成厌氧环境。

4.密封

将塑料袋口用绳子扎紧,不得漏气。

5.管护

将装填好饲料的塑料袋放到干燥、背光的地方。经常检查,若发现塑料袋破损、漏气,应及时密封。经过30d左右即可开袋取用。

(二)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1.取样

根据塑料袋青贮饲料的数量确定取样点,每个点取5~8cm厚的青贮饲料块,混合均匀。

2.感官鉴定

根据青贮饲料的颜色、气味和质地,按表3-4中的标准评定品质等级。

...

3.实验室鉴定

将待测样品切碎,装入烧杯中至1/2处,加入蒸馏水淹没样品,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5~20min后,用滤纸过滤。吸取滤液2mL,移入白瓷比色盘中,加2~3滴混合指示剂,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盘内滤液颜色。根据表3-5判断出近似pH,评定青贮饲料的品质等级。

...

思考题

1.牛羊为什么能够利用非蛋白质氮?

2.棉籽饼、菜籽饼饲喂牛羊应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 程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