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为常用木本药材,以果实入药,具有温中、散寒、燥湿、疏肝、降压、止呕、止痛的功能,除药用外,还可作香料。吴茱萸野生资源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湖北、安徽、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以“中花”品种价格最高,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适合人工栽培。吴茱萸为落叶小乔木,平地、丘陵、山区都可种植,一年栽种,30年受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苗繁殖
1.伤根分蘖繁殖。吴茱萸分蘖力极强,可于冬季或早春,选择4年生以上的母株,将植株根际周围泥土扒开,在较粗的侧根上,用刀每隔7~9厘米处砍伤,施以适量农家肥,覆盖薄土,1~2个月后,自伤口处开始萌发出根蘖苗,培育1年,当苗高50厘米以上时,即可带根挖取另行定植。
2.扦插繁殖。选择4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新梢萌发前,从母株上剪取1年生发育充实的枝条,剪成20~25厘米长的插穗,每段需有3~4个芽,然后将上端截平,下端近节处削成马耳形斜面,每50根扎成1捆用500毫克/千克生根粉(ABT)或500毫克/千克萘乙酸(NAA)溶液快速(约10秒)浸蘸下切口1~2厘米处,取出稍晾干后扦插。插时在整好的插床上,按行株距10×5厘米划线,先用细木棒打引孔,再轻轻地将插穗插入孔内,避免碰伤皮层,插穗入土深度为穗长的1/2~1/3,插后随即按实压紧,浇1次透水,并加盖弓形塑棚增温保湿,生根发芽后拆除。加强田间管理,培育1年,当苗高50厘米以上时,即可出圃定植。
二、移栽
自冬季落叶后至春季萌发前均可移栽。将地翻耕,除去杂草,耙细整平,然后按行株距3×2米(每亩110株)挖穴,穴径和深各30~40厘米,每穴施入农家肥5千克左右,与底土混合均匀作基肥。然后每穴栽苗1株,要栽正、栽稳,使根部舒展,分层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栽后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定植后至植株封行前,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宜浅锄,避免伤根。栽后前3年内行间可套种草本药材或其它作物,除草也可结合套种作物进行。
2.追肥。早春萌发前,适量追施1次腐熟的人畜粪水或复合肥,以促春梢萌发生长;定植2~3年后即可开花结果。植株进入结果期后,于春季开花前,适量施1次腐熟人畜粪或复合肥,于根际周围开环状沟施入,施后覆土。6~7月结果前,再适量追施1次人畜粪水或磷钾肥,以利坐果;秋季采果后,结合清园冬培,重施1次腊肥,每株施用农家肥,于株旁开沟施入,小树30千克,大树50千克,施后盖土、培土。
3.整枝修剪。幼树株高80~100厘米时,应剪去主杆顶梢,促其发枝,在向四面生长的侧枝中,选留3~4个健壮的枝条,培育成主枝;第二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分枝,培育成为副主枝;以后再在副主枝上放出侧枝。经过几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为外圆内空,树冠开阔,通风透光矮杆低冠的自然开心形的丰产树形,3~4年之后便可进入盛果期。每年冬季还要适当地剪除过密枝、重叠枝、徒长枝和病虫枝。每次修剪之后,都要追施1次肥料,以恢复树势。
植株进入衰退期后,长势逐渐减弱,花芽减少,产量下降,此时可将老树砍伐,抚育根际萌蘖的幼苗,进行更新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