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巴渝文化 > 正文

重庆巴南九旬党史宣讲员登上6月“中国好人榜”

发布日期:2021-08-18 10:23 来源:重庆日报

2021-08-18-005-288492-1.jpg

陈恩录在界石小学宣讲。(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方霞 摄

他退休前站在学校的讲台上,退休后又站上社会的大讲台。他30年宣讲行程上万公里,手写宣讲稿400余万字,把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他是巴南“夕阳红宣讲团”发起人陈恩录。

5月31日,92岁高龄的陈恩录与世长辞。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21年6月“中国好人榜”,陈恩录荣列“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

30年来他宣讲的行程上万公里,其中步行1800多公里

陈恩录出生于1928年,1951年4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82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管遭受什么挫折,我都没有气馁,每年都写一次入党申请。”前前后后,陈恩录一共写了30次入党申请书。

入党次年,55岁的陈恩录从当时的巴县界石区教办退休。退休之后,他仍像在学校时一样每天看书看报“充电”。

上世纪90年代初,陈恩录偶然从媒体上得知河南有退休教师自发成立“关协小组”,开展关爱下一代公益活动。受此启发,1992年春,他在巴南界石组织4名退休教师成立了“夕阳红宣讲团”,在界石开展义务宣讲。

刚开始宣讲的几年,也有人冷嘲热讽,说“陈老头老癫了,不享清福,天天提个包包到处跑”。陈恩录并不在意,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守住党的思想阵地!”

之后,跨山水,踏泥泞,战酷暑……陈恩录开始了长达30年的宣讲之路。早期,他到有些地方宣讲时甚至无公交车乘坐,全靠两条腿,有次一天就走了31公里。30年下来,他在宣讲路上的行程上万公里,其中步行1800多公里。

2000年5月,陈恩录去宣讲地点途中经过一座溪桥,因前几日突发洪水,石板桥面被冲走了,村民将几根竹竿捆在一起,搭成了简易便桥。桥离水面很高,下面水流湍急,走在上面险象环生。陈恩录便扑下身,顺着简易竹桥一晃一晃像荡秋千一样爬了过去。

“万一掉下去了啷个办,你没想过么?”有人这样问陈恩录。陈恩录回答:“往上游要绕好几里,要多走一个多小时,班里的学生还等到起的,来不及。”

不会用电脑,他手写了400万字宣讲稿

在界石当地,群众都称陈恩录是“宣讲台上的不老松”。30年来,他先后开展党史宣讲5000多场,听众超过150万人次。由于不会用电脑,所有讲稿都靠手写,30年来,他亲笔写下的手稿有2000多篇、400万字,部分手稿收藏进了巴南区文明物件百姓博物馆。

陈恩录的宣讲绝非照本宣科,而是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受众,有针对性地组织内容和语言。比如,在集市上,他给村民讲两会的惠农政策;在院坝里,他给街坊邻居讲孝老爱亲的故事;在学校,他给孩子讲革命烈士、雷锋精神;在政府大院,他给机关干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族聚会上,他给子孙讲家风家训。

今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已92岁高龄的陈恩录专门写了15篇宣讲稿,打算逐一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革命英烈的故事、抗疫英雄的故事讲出来,让更多群众学习党史,引导他们从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

就在陈恩录去世前十多天的5月14日下午,他还带领界石镇“夕阳红宣讲团”到界石小学,为该校三、四、六年级共计19个班级宣讲《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

老人遗憾离世,“夕阳红宣讲团”永不落幕

在近期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6月“中国好人榜”中,陈恩录荣登“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这是对他30年坚持宣讲党的历史、政策、声音的褒奖。

然而,这位老人已经无法亲眼看到这一殊荣,他生前留下的宣讲手稿,也未能全部宣讲完——今年5月31日,年迈的陈恩录午休睡下后,再也没能醒来。

在老人的送别仪式上,不少陈恩录生前去宣讲过的学校、村社区的老师学生、村干部、村民自发来为他送行。

陈恩录家里有个铁皮柜,里面整齐堆叠着他每次义务宣讲的资料,除了宣讲时用的文字手稿,还有被宣讲单位加盖了印章的评语,记录了这位老人一生的荣光。老人虽已离世,他的精神却留在了“夕阳红宣讲团”。这个由退休教师和干部组成的党史宣讲团,现在已有20多人,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7岁,却仍然坚持走进学校、村社,将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

陈恩录去世后不久,宣讲团15名成员来到了界石桂花小学,他们用陈恩录生前准备的宣讲稿,为老师学生们宣讲党史。“我们决不辜负陈老的一片苦心,一定将党史宣讲下去,让党的好声音响遍巴南每一个角落。”“夕阳红宣讲团”成员周健说。

(稿件原载于2021年08月18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