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群众文艺 > 正文

在美语中生长童真的原色、本色、底色 ——评钟代华儿童诗集《大风的嘴巴》

发布日期:2024-03-23 12:18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1983年起,重庆诗人钟代华在《人民日报》《当代》《儿童文学》等报刊上公开发表诗文近千首(篇)。1993年,钟代华推出第一本诗集《微笑》。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出版抒情诗集《穿过那段雨声》和六部儿童诗集《纸船》《让我们远行》《迎面而来》《画山的孩子》《叶片上的童话》《会走路的树》。钟代华曾荣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首届重庆儿童文学奖”“建国40周年重庆文学奖”和“小天使”铜像奖等多项大奖。他还夺得1995、1996、1997年、1999年及2003年度全国读者投票评选的上海《少年文艺》杂志“好作品奖”。他的作品《纸船》《翅膀》《我们的六月》等被收入《儿童文学选刊》《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教程》《中国儿童文学60年典藏·诗歌卷》等多种选刊、选集及大中小语文教材或语文读本。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曾评价钟代华:“他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以儿童叙事视角,观察儿童生活,展现儿童心灵世界,写出了他们的灵与肉、歌与笑、情与泪,写出了他们对自我对同伴对学校对人生对大千世界的思考、渴望与探求”。诗人石天河赞扬钟代华的儿童诗:“有一种青春气息,有一种带着微笑带着歌唱走向春天走向阳光的力量”。

重庆诗人吴芳吉曾将诗人分为三等:“其下为自身之写照,其中为他人之同情,其上为世界之创造。”照此标准评判,许多诗人未曾摆脱“自身之写照”的范围。笔者曾在《钟代华儿童诗情感世界及语言风格透视》一文中指出:“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儿童诗歌的版图上北京、上海和重庆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而重庆市巴南区、永川区又成为西南直辖市重庆儿童诗歌的重镇。戚万凯为巴南区儿童诗坛的领袖,永川区的领军人物则为钟代华。”事实上,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儿童诗创作并持续发力的钟代华早已成为重庆及全国非常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的一首首小、平、奇的儿童诗当属于孩童的“世界之创造”。

由重庆出版集团和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儿童诗绘本集《大风的嘴巴》是钟代华的第9部诗集,也是他出版的第7部儿童诗集。《大风的嘴巴》是钟代华近年来原创儿童诗的精选,共收录儿童诗55首。诗集采用绘本的形式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孩子们看似简单、琐碎的日常生活描摹的真切、鲜活、有趣,从而揭示他们内心微妙幽深而多彩的情愫,该诗集一出版便引起众多读者和学界的关注。

多年前,由上海《少年文艺》编辑部、四川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重庆作家协会、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红领巾》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钟代华儿童诗研讨会”上,有学者就指出儿童诗的文体意识问题。与会代表认为,作为诗歌的一种类型,儿童诗具有与一般抒情诗相通的共性,也有其个性。从文体上讲,儿童诗具有一定的明朗性,它所表现的审美理想要从儿童心灵出发,表现孩子的成长意识和独立意识。“钟代华对儿童诗的文体意识体现在诗人对儿童诗文体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他创作儿童诗,都遵循这种文体规律,比如用儿童心理来观照世界和人生,以清新、明快的手法表现诗人的童心体验等,这就使他的儿童诗始终具有儿童诗的特征。”我们知道,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希望能更多地感知和认识世界。钟代华的儿童诗用孩子的视角去审视和探寻这个神秘的世界,试图去揣摩孩子对大自然的亲近与陶醉之情。他的许多儿童诗充满着美感和生活气息,类似的诗作在诗集《大风的嘴巴》中比比皆是:有的诗写儿童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如《大蜜蜂》《七星瓢虫》《萤火虫》等;有的诗写儿童双眼发现的美,如《水花》《花王》《潮娃》《喷泉娃》等;也有的诗写孩子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如《小画板》《我放走了一只小蚂蚁》《黄昏时光》等。钟代华用孩子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用童诗写出孩子对身边事物有趣的观察、新鲜的认知、小小的惊喜,从而彰显儿童的天真活泼、纯真善良、童趣想象,来看《大风的嘴巴》:

谁惹大风发怒了/翻山越岭/扑向原野水岸/一路狂吼怪叫/还得意忘形地咆哮/鸟儿全都逃跑/花草树木们/吓得弓背弯腰

大风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满天的乌云作背景/舞台大得无边无际/却总在晃晃摇摇

大风的嘴巴/究竟长在哪里/为什么每一句唱腔/都张牙舞爪/没有一点儿友好

诗人用孩子的双眸去审视和观察世界的自然现象——风。风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它时而狂吼怪叫、得意忘形,吓得鸟儿、花草树木逃跑弯腰;它时而翻山越岭扑向原野水岸。有意思的是,风咆哮时好似张开的大嘴巴,每一句唱腔都张牙舞爪,对人的态度没有一点点友好。诗人将咆哮的风比拟为张大的嘴巴,比喻鲜明、贴切生动、童趣盎然,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孩子对风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直观、形象的感受。

再来看《萤火虫》:

亮了 亮了/点亮小灯笼/走进夜空下的花丛

星星们好美慕/那么多关注的眼神/那么多呵护的观众

同样是一闪一闪/地上片片温热/天上阵阵冷风

照没照亮/月光下的林间小路/吓没吓坏/草根旁的那只小虫

什么时候才回家/什么时候才碰上/那个飞翔的梦

我们知道,大自然的震撼之美在于它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叹它的美妙,它的神奇,它的广大,大自然的千变万化赋予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对自然的热爱也推动着其内心理想的成长。一直以来,钟代华用儿童诗为孩子探索大自然的精神点赞,为孩子崇尚自然意识的情怀歌唱,其儿童诗张扬着永恒性、艺术性,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内心情感及对世界自然的认知。

别林斯基说:“童年时期,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的本领和力量,乃是心灵的杠杆。”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知道,幻想对儿童天性的发展很重要,幻想可以将儿童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连接。当然,幻想也是儿童诗的核心。新时期以来,儿童诗创作面临着幻想性转变,更多的儿童诗采取的是现实性与幻想性互补的路径,这种转变更多地体现为幻想空间的拓展、诗歌意象的丰富以及素材的开拓。近年来,儿童诗歌在创作上遭遇困境,特别是难以摆脱的成人本位的束缚、市场出版的冲击及消费时代娱乐因素干扰等。因此,如何在儿童诗的现实生存危机中构筑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儿童诗人必须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近乎本能的好奇并将自己幻化其中,以此还原诗歌本真的艺术魅力。诗人钟代华在创作中特别注重把握这一特征,其儿童诗创作更多地融入了幻想的特质。他的儿童诗往往高于一般的单纯幻想性文学作品,其诗作为小读者提供了充满幻想性的描述画面,让他们在自由想象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从而去想象、探索、认识世界和自然。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面对未知的病毒,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和想象去揣摩、打量这个被病毒感染的世界。于是,钟代华的《病毒魔王》应运而生:

好吓人/好可怕/庞大的城市/遥远的乡村/都在躲避

那个病毒魔王/长什么样子/总是装神弄鬼/带着腾腾杀气/无论到哪里/都不怀好意/干的全是坏事/神不知鬼不觉/爬进鼻孔/溜进嘴皮/钻进肚子/难道是好奇/想寻找人类的秘密/排出毒阵/专门攻击/一个个人体/听不到怪叫咆哮/看不见张牙舞爪/却轻而易举地/让你发烧/让你咳嗽/相互传染/亲情隔离/疼痛不已/甚至在空气里/也横行霸道/来无踪去无影/幸灾乐祸/洋洋得意/击中他/缠上你/却无声无息

厚厚的雪地上/竟没有小孩游戏

春天出发了/花儿们相约聚集/病毒魔王/准备撤退 逃离

也许一颗颗爱心/能赶走猖獗的邪气/所有害怕阳光的/总是那些阴暗潮湿/病毒魔王/看你还耍什么花招/跟人间的神医天使/斗勇斗智/还有干净清洁/还有许许多多/好习惯的魔力/是不是/你最惧怕的天敌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他们喜欢用想象和幻想来猜测未知事物。而钟代华试图在童诗中培养孩子对世界和自然未知事物的感知力。于是,幻想性也成为其儿童诗的一大特征。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孩子们无法理解病毒的危害,只觉行动不便,一切都那么不自然,无法在室外游戏,出门要戴口罩。诗人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病毒到来时社会的变化:人们村纷纷躲避,不能外出。在诗中,诗人将病毒比拟为可怕的魔王:杀气腾腾、装神弄鬼、张牙舞爪、横行霸道、来去无踪、恐怖可怕。这种比喻形象贴切,符合孩子的想象。尤为难得的是,诗的最后一节歌颂了白衣天使及世间的大爱,指出孩子要养成干净清洁好习惯的重要性。此外,类似的儿童诗还有《蒙面人》:

这个世界怎么啦/大家都戴上了口罩/大家都变成了蒙面人

蒙住了帅气/蒙住了美丽/蒙住了天真/蒙住了熟悉/蒙住了微笑/蒙住了歌声

不知谁在生气/不知谁很高兴/几分防范/几分恐惧/相互间还相不相信

如果阳光/被染上了灰尘/如果蓝天/被卷起了乌云/的确 人的脸面/不是简单的事情

面对突然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大家惶恐不已,人人蒙面,戴上口罩。诗人将当时的社会现状幻化为阳光被灰尘污染与蓝天被乌云席卷,真实自然,充满幻想。幻想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品质,它“既是一种现实性缺乏的补偿,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懂景、预测、预演,一种以神秘方式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李学斌认为,我们现在的儿童文学,大多仅仅是热衷于表现现实中的孩子,表现他们实的童年生活状态。这样的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表象化”写作,缺乏童年生命超越时空激荡心灵的那种核心元素和情感力量。于是,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蕴涵寡淡,无法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与之相反,那些充满幻想世界的作品则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领孩子从成人世界进入属于自己的王童话国,享受生活的自由与快乐。钟代华充满幻想和探知世界的童诗洋溢着童心、诗心和童趣,调动了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中感知世界的神秘。当然,这也是幻想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发展儿童天性的意义。就连他自己也说:“往往出人意料,洽洽情理之中。培育想象力,也许正是未来创造力所需的软实力。童诗之担当。”

无论是诗言志,还是诗缘情,都是诗人人格、操守、性情、志趣的综合体现。1983年,从重庆永川师范学校毕业的钟代华先后在重庆永川十一中学和永川来苏镇初中工作,多年的校园生活成就了他浓郁的教师情结,培养了他教育情愫与博爱情怀。即使多年后,成为永川区政协副主席和重庆市作协副主席的钟代华依旧关心和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其心中始终装着孩子的未来。长期以来,钟代华用童诗抒发少年儿童对校园、对社会的诸多探索与思考。他的不少儿童诗豪放大气、富有激情,敢于触及孩子在成长中与现实生活的碰撞。儿童诗集《大风的嘴巴》中依旧有一些作品延续着这一主题。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玩耍,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和课外辅导将孩子玩耍的天性剥夺,孩子整天周旋在考试和作业之间。因此,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成为其儿童诗抒写的另一主题,《我 不想让我自己难过》则真实的反应了这一社会现象:

妈妈/别那么催我/我真的还小/我真的有点儿受不了/妈妈别那么逼我

难道作业的名字/叫纠缠/纠缠得我呀/睡得很晚很晚/星星早已提醒过/夜深了会闯进噩梦/噩梦里的凶神/又凶又恶

我/舍不得我自己/我/不想让我自己难过/刚做完这拨/又堆来那拨/一道道题/简直就是一个个怪物/让我紧张/让我苦恼/让我真的很不情愿/想玩玩不了/想唱也唱不好那支/想唱就唱的歌

真想爬出梦中/牵着月光/追上那阵风/蹭过弯弯的小河

除了上述特征外,钟代华还对儿童诗的文体进行拓展,如对散文美的重视。诗人用自然、舒缓的语言表现美丽的情怀,而一般不用整齐划一的豆腐干式,这种向成人诗表现手法的借用不但丰富了儿童诗的文体建设,而且也为儿童诗语言、结构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营养。正如第三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颁奖词中所说:“钟代华的诗,用光亮的童心去融化外部世界,用光亮的童心去建筑语言方式,形象地展现了纯净、光亮的童心世界,联想丰富,技法多样,节奏明快,为我国儿童诗的拓展积累了有益的艺术经验。”在儿童诗集《大风的嘴巴》中,钟代华持续保持着单一的浅显及欢乐明快的风格,如《树下》:

一片草地/一块泥坝/一方翠绿的天下

风吹枝丫/叶片抖落云霞/谁能捉住风声鸟语/听到树尖上的花/眼睁睁地/看着阳光爬上爬下

那群娃/还在树下/把月光踩来踩去/是不是想搭个天梯/腾云驾雾/与星星比试/谁小谁大

一片草地、一片云霞,鸟语花香,树下躺着的孩子欢快地看着阳光爬上爬下,一切都那么恬淡自然。诗人用简洁干练、明净欢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欢快的童年,其明朗纯净的诗风让读者流连忘返,这才是孩子心中最真实的美美世界。类似风格的儿童诗在《大风的嘴巴》中还有《花王》《光芒的叶子》《水花》《蜗牛》《小蚂蚁》《黄山松》等等。此情此景,正如钟代华在《大风的嘴巴》一书的后记中写道:“最美童诗,当在美语中生长童真的原色、本色、底色,美美交融,其美无穷。”三十多年来,钟代华正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创作风格。

(作者简介:付冬生,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