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家乡最美 > 正文

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重庆这么干

发布日期:2021-11-09 09:56 来源:重庆日报

“以前到单位要近1个小时,现在提前了至少15分钟。”最近两周,早高峰时段经过南岸区四公里立交进入内环的驾驶员惊喜地发现,这里新增了一条“潮汐车道”,让原本拥堵不堪的情况有所改变。

四公里立交拥堵的缓解,得益于我市推进的道路交通堵乱点治理工作。今年初,我市聚焦“一堵一安”这一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通过堵乱点治理、“执法通”提高执法效能、桥隧错峰通行等举措缓堵促畅,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

首批62处堵乱点已有57处明显改善

11月5日早上8点,正值早高峰。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南岸区四公里立交海峡路往内环方向的闸道口看到,这里路面较为畅通,以前大量车辆排队积压、走走停停的情况不复存在。

交通拥堵的改善,来自于公安交管部门对该路段交通组织的优化。记者看到,原本双向6车道的道路,现有一条内环进入四公里立交的车道被改为“潮汐车道”。

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潮汐车道”,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调整了车辆行驶方向的车道。

车道改造成效明显。据统计,目前,四公里立交至江南立交方向,早高峰平均车速由29公里/小时提升至47.5公里/小时,同比提升63.8%;海峡路大石路立交至四公里立交段,早高峰时段平均车速由29公里/小时提升至47.5公里/小时,同比提升63.8%,拥堵时长同比减少66.7%。同时,学府大道、回龙湾片区、南坪商圈等多条南岸区主要干道和区域的交通拥堵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治理,目前首批62处堵乱点,交通运行明显改善的有57处,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增幅在8%以上。”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堵乱点治理以来,公安交管部门通过着力优化交通组织,因地制宜实施路口渠化、潮汐车道、共享车道、可变车道、定向车道、多车汇入控制等交通优化措施108处,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错峰桥隧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28.3%

除了极具针对性的堵乱点治理,今年我市还有一项受到广大群众关注的政策,为全市交通缓堵促畅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那就是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心城区部分桥隧错峰出行政策。

“我市‘山城+江城’的特殊地理地貌,决定了桥梁隧道既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也是道路拥堵的主要瓶颈。”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秩序支队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对市内每一条桥隧的交通情况进行大量仿真推演和定量评估,我市最终采取了不同于全国其它大城市普遍采取的大范围、长时段、一刀切的限行措施,推出了最小范围(仅限于交通流量最大的15座过江桥梁和1座穿山隧道)、最短时段(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共4.5小时)、最低影响(不影响组团内部通行和城市生产生活运输保障)的“外科手术式”限行调控。

效果明显。据统计,截至目前,错峰桥隧高峰时段车流量同比下降7%,“削峰”效果明显;错峰桥隧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37.6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28.3%;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26.1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5.7%;地面公交高峰时段运行速度达18.2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5.2%;公交轨道日均运送乘客761.2万人次,较错峰前提升4.6%。

同时,桥隧错峰通行还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据统计,我市PM2.5污染源中,交通污染约占29%。错峰通行后,日均减少碳排放12.22吨。

据民意监测调查,超过90%的市民对错峰通行表示接受和支持。

“执法通”已查处交通违法107.6万起

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并非只能在道路上“做文章”,民警执法也尤为重要。

今年7月5日,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正式在全市推广交巡“执法通”应用,通过该应用对交通执法的全过程全环节进行辅助引导、监督管理,实现了执法模式从线下人工向线上智能、民警执法从粗放向标准规范、执法监督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预防、执法培训从集中授课向自主定制“四个转变”。

“‘执法通’主要有规范执法、快速执法、执法监督、便民服务、线上培训、系统整合六大功能。”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六大功能中涵盖了民警日常执法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提升民警的执法效能,从而达到提升城市通行能力的目的。

据统计,自4月20日开展“执法通”试点应用以来,全市使用“执法通”查处交通违法共107.6万起,占到路面执法总量的77.3%,全市交通执法程序告知满意率达99.26%,警容风纪满意率达96.6%,交通管理工作综合满意率达98.36%。

(记者 周松 实习生 肖秋灵)

(稿件原载于2021年11月09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