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家乡最美 > 正文

重庆最美街道中山四路:触摸历史的脉动 感受红色经典

发布日期:2019-12-09 11:54

在重庆,有这样一条街道,它既是全市海选出的“重庆最美街道”,“颜值”出众。但除了颜值,它的内涵也非同寻常:它是集众多名人公馆、革命历史于一身的抗战文化一条街。沿街建筑默默无语,却忠实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行走其中,仿佛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动。这条街道,就是中山四路。

1

走进中山四路,两旁的黄葛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张骧公馆、人民小学、桂园、戴笠公馆、周公馆等老式建筑沿街铺展开来,置身其中,仿佛让人穿越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2

中山四路是中山路的最后一段,中山路起于七星岗,延伸到两路口,再经过上清寺,最后在曾家岩收尾,是重庆第一任市长潘文华组织修建的城区主干道。1931年建成后,以中区干路之意分段命名中一、二、三、四路。直到193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四段路的名称改为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统称为中山路。

四条中山路中,以起于上清寺、止于曾家岩的中山四路最为出名,1937年至1946年间,国民政府行政院等机关设立于此,使中山四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指挥中心。短短800余米的一条街道,却见证着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刻。

记者走进中山四路时,正值放学时间,绿荫下的中山四路,刚刚放学的中小学生,青春稚嫩的笑脸点缀了这条历史厚重的老街风景,色彩各异的校服穿梭在黄桷树之间,绽放着蓬勃的生命力。800余米的街道上,人民小学、求精中学、德精小学三所学校依次毗邻而建,浓厚的文化氛围萦绕于此。

3

第一所来到中山四路的学校是求精中学。1891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路易士在曾家岩创办“求精学堂”,刘伯承曾于民国初在求精中学担任军训教官,宋美龄领导的战时儿童保育会也设在该校。抗战时期的求精中学校舍还被征用作同盟军远东战区司令部办公室,负责中美英国际军事联盟事务,“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从这里喊出,振奋着陪都每一个有为青年的血性神经。

4

求精中学

求精中学的两侧分别是1922年由求精学生自治会创办的德精小学和1945年随刘邓大军南下重庆而落户于此的人民小学。这所由刘伯承元帅为其命名并题写校训、贺龙元帅任首任董事长、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任首任校长的人民小学,从诞生之初便流淌着红色血液,其教育事业更是蔓延惠泽至今。

5

德精小学

6

人民小学门口

86岁的陈婆婆生于中山四路,长在中山四路,她记忆中的中山四路,窄得只能容纳两人并肩通过,破败的人民小学教室时常传出诵读诗文的声音,一阶长长的石梯通向嘉陵江边,没有自来水的时代,每家每户挑水往返于家中和江边,饮用着最自然的江水成长。

陈婆婆幼时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曾看到一位以帮别人家挑水为生的刘伯伯,挑着两桶水在周恩来住所的门前停下,陈婆婆好奇地往屋里看去,看到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弯下腰帮忙提水。“邓颖超慈眉善目看着刘伯伯,还帮他搬水的样子,我几十年来都没有忘记。”陈婆婆说。

现在的周公馆,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曾经在中山四路的住所。1938年,中共代表团迁来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周恩来就在此办公。

7

周公馆

“周公馆被誉为‘山城的一盏明灯’,如磁石般吸引着各界追求光明、和平、民主、热心抗战的进步人士,来此寻求真理,投身革命运动,见证着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曾家岩社区党委副书记雷雨告诉记者,身处和平年代,更要铭记这段红色历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8

周恩来铜像

而就在距离周公馆不足百米的街边,还有一座解放前赫赫有名的戴笠公馆。这里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重要人物、军统领袖戴笠的居住办公之地。两个党派重要领导人的住所就这样在一条街道上,“再也没有哪一条街能像当时的中山四路一般,包容接纳着不同的党派和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山四路完全称得上是红色历史的‘活化石’。”雷雨说。

此外,屹立在中山四路的,还有全国统战系统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一个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为主题的陈列馆——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党部办公楼张骧公馆,国共两党谈判并签署《双十协定》的桂园等承载着红色历史的建筑。

中山四路,在嘉陵江右岸陡峻的山脊上沐风栉雨,历经沧桑,守望并见证着鲜红的岁月传奇。

9

而今,被市民评为重庆最美街道的中山四路,在保留文物遗迹历史面貌前提下,打造中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王琦美术馆,修复曾家岩书院,顺应时代营造出中山四路独有的历史文化氛围,延续着贯穿于此的红色血脉。

10

中山文化创意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