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缙云山满目翠绿。(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快到这里来拍照,水清岸绿,还有百年大树!”
5月26日,65岁的市民顾培玉和老同学们来到北碚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游玩。雨后的缙云山满目青翠,嘉陵江波光粼粼,顾阿姨一行人走一路,拍一路,把山水相依的景色留在镜头里。
这样的美好景象,正是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3年来的成果之一。重庆日报记者走访发现,如今,在“两山论”引领下,缙云山及周边发展已从过去的“靠山吃山”,转变为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护山养山。
生态涵养,打造山水间的小镇
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最快10月对外开放
“老房子、老格局都没变,但街区的外立面、道路都打造得好多了。”
走在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的石板路上,顾培玉告诉记者,她毕业于北碚区的重庆市九十七中学(现重庆朝阳中学),现在的金刚碑,既保留了她青春记忆中的格局,又更加舒适、宜人。
例如,历史街区中还保留着古朴的石桥,桥下小溪依然水声潺潺,枝繁叶茂的黄葛树随处可见,绿叶形成了天然的“遮阳篷”。街道变得更加整洁,路旁的老建筑经过精心修缮,更富历史韵味。
“金刚碑历史街区的‘看点’,就在于保留了街巷原始格局和建筑肌理,让历史底蕴得以充分展示。”北碚温泉谷两山生态文旅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廖攀介绍,金刚碑历史上兴盛于清朝,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最早因转运煤炭而发达。金刚碑历史街区占地约193亩,自2018年4月起开始修缮,其中占地50亩的核心区最快有望在今年10月对外开放,整个历史街区也将在年内全部开放。今后,市民将看到一个集传统风貌与现代业态于一体的巴渝特色文旅古镇。
“金刚碑历史街区的韵味,良好自然生态是底色。”廖攀表示,历史街区项目打造中,“生态涵养”是核心理念之一。街区中的溪水来自缙云山,经过专门的净化整治;街区内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树,也全部得到妥善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元素,也将成为金刚碑历史街区最具个性的亮点。
护山理水,拟建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
昔日鱼塘变成清澈山涧
同在缙云山,金刚碑历史街区正在迎来新的开始,而位于半山腰的雨鸣涧,却走起了“回头路”——从曾经的鱼塘,变回了清澈见底的山涧。
“雨鸣涧是缙云山上重要水系的交汇点。”北泉公司总经理李绚介绍,雨鸣涧处于缙云山的半山位置,其水系上接黛湖等3个山间湖泊,下接山中多条溪流等,水体总面积达4900平方米。地形呈现3个梯度,形成自然的“高山流水”景观,是缙云山护山理水的重点工程之一。
也正因水量丰沛,过去多户村民“靠山吃山”,搭起简易水坝,把山涧分割成若干池塘用来养鱼。2018年综合整治启动后,北碚区将鱼塘全部拆除,被禁锢的活水重新流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北碚开展了生态修复和复绿工作,拟建设富有山地特色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仅复绿就达到4600平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雨鸣涧周围,巴茅草、狼尾草、黄金菊等本土植物随风舞动,野趣盎然。
“我们也想过引进效果更美观的景观植物,但考虑到缙云山的自然本底和生态条件,还是选择了本土植物。”李绚说,自然修复不等于“造景”,如果只是图好看,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得不偿失。
李绚介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缙云山的发展已从过去简单粗暴、不可持续的“靠山吃山”变得更加绿色、生态。仅在雨鸣涧区域,北碚区就打造了760米的步道,为游客提供亲水、亲自然的体验。目前,这一区域正在开展闲置农房改造,今后计划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增收渠道。
落实“林长制”,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高治理水平
缙云山已覆土复耕复绿45万平方米
事实上,为保护绿水青山,北碚近年来也下了大功夫。
就拿森林防火来说,过去主要靠人工巡查,而现在,北碚应用基于大数据智能化手段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通过68个视频监控点,可覆盖全区95%以上的森林区域。
这意味着什么?5月26日,记者在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看到,在一张大屏上,工作人员可以调看所有视频监控点的实时情况,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同时,所有巡护人员的信息、巡护路线等也实时显示,如遇突发情况,后台可及时进行高效指挥。
“视频监控中运用了可见光自动识别和红外线感应技术,能自动识别烟、火等并上报情况。”北碚区林业局局长黄礼琴介绍,下一步,将扩大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实现全区森林区域全覆盖。
“过去,我们村有村民在林地烧灰积肥,就被监控识别到,最后及时灭火,没有造成危害。”北碚区北泉村村干部钟纯杰担任村林长,他说,每天他都要去村里的林地巡查,确保安全。
像钟纯杰这样的林长,在北碚共有196名,包括区级、街镇、村社三级。自北碚2019年开展“林长制”试点以来,他们已经建立起协同高效的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至今共依法处理林业违法行为110多件。
这还只是综合治理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之一。据了解,综合治理开展3年来,北碚已累计投入27.5亿元,缙云山269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栽种植物77.4万棵(株),覆土复耕复绿45万平方米。下一步,北碚将继续推进“两山”基地建设,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记者 申晓佳)
(稿件原载于2021年05月31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