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就近提供司法服务,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日前,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汽车经营市场,巴南区法院巡回法庭对多起挂靠经营合同纠纷案集中审理,获经营者高度评价。该简易法庭,是全国首个汽车经营市场巡回法庭,更是我市法院系统立足审判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办好司法为民实事的生动实践。
创新服务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已成为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常态。7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直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了解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各单位各系统结合各自职能职责,细化工作举措、创新服务方式、聚焦民生保障、深化关爱行动、推进“三进三服务”办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为提高工作针对性、操作性,市直机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着力认真细化完善工作任务和措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如,市纪委监委机关聚焦“四风”顽疾禁而不绝、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因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推出12项重点措施。市政府办公厅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纳入督查督办内容,把重点任务细化到处、分解到人,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市林业局则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若干措施》,从全方位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林产品加工利用、发展林下经济等10个方面对民营企业给予具体支持。
为办好便民惠民实事,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市直机关各单位结合任务清单和群众诉求,积极推出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新举措。如,市高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推广运用“车载便民法庭”、完善“云上共享法庭”等,着力办好司法为民实事。市公安局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政务平台“警快办”,增设“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开通“补换领身份证”等一系列“不见面”服务功能。市知识产权局设立专利申请“优先审查”“质押登记”绿色通道等,围绕解决企业融资难,新增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8.85亿元,惠及企业1047家。
聚焦保障民生办实事,市直机关各单位各系统服务有温度,措施有力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如,市人力社保局实施“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务,常态化开展网络直播招聘45场,进校园送岗位活动3场,已实现就业10.5万人。市教委聚焦“公参民”整治办实事,48所学校“公”“民”全面脱钩,我市中小学“公”“民”办学边界彻底厘清;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办实事,处理违规违法校外培训机构667家,有力规范了校外培训秩序。
市直机关各单位还为困难群众和特定群体送上特殊关爱。如,市民政局推动全面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市通办”。截至6月末,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16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88对,全市通办493对。市乡村振兴局加强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开展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团市委、市青联成立“重庆青联公益法律服务团”,为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不久前,市直机关志愿服务九龙坡园区工作队赴重庆飞马创新研究院等企业走访调研,并与相关企业座谈。针对企业提出的科研费用、企业招工、人才引进等实际问题和诉求,参会部门一一回应,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这是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市直机关推行“进园区”报到、“进小区”报到、“进云区”报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的缩影。为推进“三进三服务”办实事,市政府办公厅、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市税务局率先开展“进园区”试点,组建进园区志愿服务队和服务队党组织,联合15个市级部门,下沉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两江协同创新区的产业园区,开展蹲点调研、党支部结对共建等“服务企业解难题”活动。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开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专题调研,在4个居民小区启动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试点,积极推动机关党员“回自己的小区解决自己的问题”“到有需要的小区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稿件原载于2021年07月07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