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强专项调度、精准施策,巩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良好势头”,这是市委常委会在全市今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工作部署安排中,围绕产业链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重庆该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提升竞争力、促进协同化?
“链主”“链长”同抓
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前不久,市经信委召开全市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暨“链长制”工作推进会,提出我市将在汽摩、电子等重点行业筛选一批体量规模大、行业影响面广、整体带动力强和研发能力突出的企业,以及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33条重点产业链中各自甄选1至3家“链主”企业,通过实施清单化管理、“一企一策”帮扶等,培育“领头羊”企业。
“围绕33条重点产业链,不仅要找‘链主’企业,还要找‘链长’,牵头进行产业链项目建设。”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建立由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总链长”,产业链所属行业分管负责人任“分链长”,所属行业对应处室主要负责人任“副链长”的工作推进制度,从补链强链、技术创新、基础再造、智能化赋能、企业培育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安排部署。
在今年8月,市经信委、市科技局联合印发《重庆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需求》,针对重点产业链存在的技术“软肋”,逐一列出需求清单,提出补链强链措施。这份清单以企业为对象、以市场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重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围绕33条重点产业链
我市已推出系列举措
事实上,从今年初开始,重庆就已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系统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药品制品等33条重点产业链,并进行谋篇布局,着手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
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围绕“6+5”现代产业体系,梳理出33条重点产业链,理清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产品图谱和企业图谱;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逐链梳理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等本地供给情况,通过开展企业联合攻关,实现“堵点”技术突破和可持续迭代;
以“链长制”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落实,统筹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需求对接、项目引进、要素保障、企业帮扶、困难化解等问题;
协同共建融合创新生态,强化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建“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应用,做好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引进,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重点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链发展上,针对研发“卡脖子”问题,拿出时间表、路线图,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将强化市区双“链长”协同互动
加快培育现代制造业集群
“不过当前在全市产业链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协同力度不够、支持政策有待优化、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等。”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为此该委已制定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
比如围绕3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一链一策”精细化、精准化推动,包括重点推动联想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华润12寸芯片封测、博世-庆铃等一批富有战略性引领性的“补链、强链、铸链”重大项目。
接下来,全市还将强化市区双“链长”协同互动,引导各个区县围绕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选择2至3条契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链持续发力、构建生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
另外,在全市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方面,重庆已确定了70个首批次重点培育企业,将实施“一企一策”为这些企业建立专班、指定专人,完善政策兑现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重庆还将把这批重点培育企业纳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龙头企业配套提升专项”目录,按照“一事一议”优先保障其生产要素,并对它们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施的项目给予连续稳定支持,在用工、用能、融资、上市等多个渠道予以扶持,以此在各条产业链上培育壮大更多的龙头企业。
(稿件原载于2021年10月28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