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两江新区翠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正在使用“家庭医生签约积分卡”兑换物品和医疗服务。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刘医生,我买菜路过,顺便来测个血压。”11月1日上午,两江新区翠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冉茂芳伸出胳膊,让她的家庭医生刘炬鑫做检查。随后,冉茂芳又给刘炬鑫介绍了自己最近的身体状况。
“您身体好着呢,下次准时再来瞧瞧。”给冉茂芳做完慢病随访后,刘炬鑫在冉茂芳的健康积分卡上加了3分。
“达到相应积分后,持卡人就可兑换健康礼品。”该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解释,这是他们发起的一个小活动,希望通过类似的活动,增加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了解与互动,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组建8529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800余万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15人。在签约服务中,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健康积分制、“菜单式”服务、家庭医生专用号源等方式,拓展家庭医生服务内涵,为群众办实事。
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
去年4月,两江新区翠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实施健康积分制,细化签约积分项目及礼品清单。例如,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为10分/次、65岁以上老人体检10分/次、慢病每季度随访3分/次、健康教育讲座3分/次等。礼品有大米、肥皂、洗衣粉等物资,也有超声波洁牙、流感疫苗接种等服务。
“推行健康积分活动,就是让居民了解家庭医生到底可以干什么,而不是一纸签约书;让他们真正享受服务,而且是个性化服务。”翠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称,今年以来,该社区签约人群中有一半参加了健康积分活动,已总计积分65403分。
“以健康讲座为例,居民来听一听,总能学到一些疾病预防知识,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刘炬鑫说,慢慢地,他们与居民熟悉起来,互动多了,信任逐渐建立,家庭医生的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不止是健康积分制,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我市多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提供“菜单式”服务。例如,北碚区蔡家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岁的痉挛型脑瘫女童珠珠(化名)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其家庭医生团队长、理疗科医师程秋月对珠珠实施一周不少于一次、一次不少于2小时的家庭免费康复服务,并指导珠珠父母学习康复训练方法。
可帮转诊患者预约挂号
“周爷爷,这些药吃了要是还不见好,我就给你预约上级医院的号,你直接过去看就行了。”连日来,气温陡降,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市民周渝生咳得很厉害,为老人看完病后,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李杨贴心地说。
据了解,虽然部分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有一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但大多集中在急病重病上,患者可直接转院,而门诊转诊则只能由患者自己去挂号。如今通过“号源池”,家庭医生可以替需要转诊的患者预约三甲医院的号,更好地为签约居民服务。
据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已建成全市家庭医生信息系统平台,全市2级以上公立医院将不低于20%比例的预约号源,作为家庭医生专用号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让家庭医生服务更实在。
同时,市卫生健康委与残联、民政部门衔接,确定黔江区、沙坪坝区、北碚区、忠县4个区县为全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启动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覆盖全市1991名残疾儿童。北碚区、璧山区等5个区县实施了健康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与专项筛查能力提升项目,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3万人,让家庭医生服务更有针对性。
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90%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市各区县还通过集中开展一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一次家庭医生集中签约服务、一次重点人群上门履约服务以及举办一次家庭医生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目前,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62%;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24%;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3.4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29%;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5.78%;高血压患者管理212.72万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69.32万人。
(稿件原载于2021年11月08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