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用好政策 > 正文

落实“双减”,重庆做好“四张答卷”

发布日期:2021-12-13 10:48 来源:重庆日报

12月9日,沙坪坝区南开小学,学生们正在上舞蹈自选课。特约摄影 孙凯芳/视觉重庆

12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双减”政策实施至今,全市41个区县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超7成学生平均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整治。在教育部公布的“双减”典型案例中,重庆入选。

“‘双减’实施3个月来,重庆成效明显。”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称,今年秋季学期以来,市教委将“双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号工程”,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回答好“政治答卷”“民生答卷”“育人答卷”“改革答卷”4张答卷,把“双减”落细落实。

怎么“减”?

“一减”“一增”“一提”确保学生学好知识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联动发力。”李劲渝介绍,我市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出台了“双减”工作总体方案、校内作业减负和校外培训减负文件,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了“1+2+N”的“双减”政策体系。

在“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方面,重庆是全域同步推进,学科类、非学科类统一纳入教育部门审批,所有学科类、非学科类机构预收费全部实行“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方式监管,并实施管师资、管内容、管时间、管广告的“四管”办法,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

同时,全市各中小学积极落实“三个一”举措,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其中,“一减”指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降低考试压力,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一增”是增加课后服务时间,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增强课后服务监管。“一提”指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确保学习内容适量、学生学好知识。通过一手抓作业管理,一手抓校外培训减负,确保“双减”取得实效。

成效如何?

处理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1214家,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睡眠时间增多

据市教委初步统计,目前全市41个区县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参加课后服务学生达98.30%,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达94.40%。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11.1万学生不再参加校外学科培训,小学生离校时已全部完成书面作业。

学生课后生活丰富多彩,参加运动、参加劳动、发展个人特长的学生多了,超7成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整治,截至目前已处理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1214家,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894家,校外培训良性秩序正在形成。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回归学校,普遍感到作业时间更短、完成作业更轻松、特别是睡眠时间增多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7%的小学生和92.4%的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与2019年相比增长明显;有超过8成学生认为睡眠质量更好。

难题在哪里?

观念有待提升、学科类机构转型率不够高

一是观念问题,一部分家长还是坚持要送孩子参加校外学科培训,他们认为考试是硬道理,孩子就是要刷题,就是要补习考试成绩才会好,助长一些个人和机构学科类培训从线下转向线上、从明里窜到暗里以及换个“马甲”出现,给家校协同带来难题。有的教师对“双减”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二是校外培训机构问题,对打着“一对一”“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等旗号的“地下”违规培训的发现和查处取缔力度还不够,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非营利性登记工作进度还不平衡,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综合执法的治理机制还需要健全完善。

下一步怎么办?

推进“营改非”、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加大违规培训查处力度

下一步,我市在校内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质量、课后服务质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复制学校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学校“双减”主阵地作用。

在校外从政策体系上发力,打好制度补丁,形成工作合力,加速推进“营改非”、资金监管平台建设等工作,加大违规培训查处力度,推动实现中央提出的“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的“双减”工作目标,促进重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家长、教师认识“双减”的意义,达成共识,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稿件原载于2021年12月13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