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用好政策 > 正文

以“四点”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1-05-13 10:17 来源:重庆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和“末梢神经”,其治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就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全面提高社区治理效能,不断开辟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新境界。

抓稳系统化这一基本点。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社区治理系统化的基本点。健全社区治理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作用,理顺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整合各种社会治理机制和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系统治理,一方面要求各尽其职、各司其事,充分发挥各自的治理优势。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居委会在制度完善、平台搭建、谋划引领等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民主协商议事规程,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释放出社区治理效能;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居民组织等共同参与治理,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让法治理念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实践;推动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大数据“聚、通、用”能力,打造“智慧社区”。另一方面又要求相互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强大社区治理合力。要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各要素全面整合、系统集成,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社会治理方式整合在一个系统上,把社区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主体关联在一个系统上,把党建引领、社区服务、群众自治、治安防控、法律服务、风险防控等社区治理业务集中在一个系统上,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信息联通、平安联创的社区治理机制,实现社区“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

抓实精细化这一着力点。社区治理精细化,是社区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创新,也是衡量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强化社区网格化治理。网格化是一种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要按照一定标准细化居民小组为一网格,配备专职的网格长和网格员,创新“网格+党建”“网格+警格”“网格化+矛盾调解”等模式,常态化走访民情、了解需求、排查矛盾、发现隐患,实现地域、人员、工作全覆盖,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更加精准有效地解决各种社区治理难题。二是精准对接社区居民需求。通过深入调研、逐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围绕民意调查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靶向施策,制定问题清单,精准对接居民服务需求,突出做好“点对点”服务,下足“绣花”功夫,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社区治理更精细。三是培养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积极适应现代治理新要求,优化队伍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专业队伍,善于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艺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增强社区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抓住法治化这一关键点。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治化是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关键点。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聚焦社区治理中的矛盾与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将社区各项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实现规范运行。一是建设法治社区,坚持硬法软法共治。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既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发挥硬核作用,也需要居民公约、自治规则、道德约束等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发挥软法功效。正确把握好法律法规与自治规范的关系,做到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实现硬法与软法协同共治,推进法治社区建设。二是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广大社区工作者要树立法治思维,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开展社区治理,并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涉法矛盾纠纷,让法治理念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实践。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以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载体,抓好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培训、宣讲、现身说法、文艺演出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培养居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好习惯。

抓牢智能化这一创新点。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智能化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要利用新技术赋能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让城市社区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一是打造社区智慧治理大脑。切实做好信息智能化的“通、聚、用”工作,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内外畅通,构建网上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构建应用模型,在对历史案例进行深度学习基础上,基于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础信息,对社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大风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画像,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相关技术进行深度关联分析,进而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作出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案,实现由事后处理向事前治理转变。二是搭建多主体数字化平台。整合社区治理多方面信息资源,创建“治理大数据云”,通过发挥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网格化服务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矛盾纠纷调解、平安建设民意调查等数字化平台的作用,实现对社区数据的梳理、归集、共享和利用。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搭载各类信息化平台,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多主体参与共治。三是构建城市社区智慧治理新模式。要深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1+N”的“大云牵小云”体系,建好管理云、延伸服务链,拓展大数据在公共安全、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示范,加快构建社区智慧治理新模式。还要加快构建“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智慧社区治理新机制,使城市社区治理更加智慧化。

(作者系重庆日报编辑)

(稿件原载于2021年05月13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