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重庆:追着农户放贷的乡村信贷员

发布日期:2021-08-12 10:35 来源:重庆日报

2021-08-12-004-288255-1.jpg

傅小康(右)到一脆桃种植户果园了解金融需求,送贷款上门。(农行重庆市分行供图)

第一笔贷款还没还,又主动送来第二笔贷款。

都说银行“嫌贫爱富”,8月10日,武隆区双河镇石坝村董家湾组村民传小平却遇到了这样的好事。

“傅经理来看了我的养牛场,初步决定又给我发放30万元到35万元贷款。”传小平有些激动地说,有了这笔钱,他可以新购进30头种牛,将养牛场种牛养殖规模扩大到50头。

追着给传小平放贷的,正是农业银行重庆武隆支行“三农”信贷客户经理傅小康。

2019年,在重庆中心城区打工的传小平回到老家,打算养殖种牛。但因手中没有多少资金,他犯起了难。正在这时,傅小康来到村里回访贷款客户,得知了传小平面临的困难。

经过详细了解传小平的信用、人品及其家庭情况,傅小康为传小平发放了28万元信用贷款。传小平用这笔钱建起养牛场,养了20头种牛。

前段时间,傅小康回访传小平时,建议传小平扩大养殖规模。傅小康还表示,只要传小平符合贷款条件,农业银行重庆武隆支行可以再次为其提供贷款支持。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风险大、农户缺乏抵质押物等因素,一些银行信贷员面对农户贷款,唯恐避之不及。这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

既然如此,傅小康为何还要主动追着传小平贷款?

“石坝村土地多、自然环境好,非常适合养牛。而且,当地有我们银行扶持的一个养牛大户。在我们协调下,他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传小平帮助。”傅小康说,“我们相信传小平的养牛场今后会发展得很好。”

其实,傅小康敢于追着农户贷款,除了多年练就的一身把控信贷风险的本领外,也有他作为一名党员真心实意帮助农户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奔小康的情怀。

早在12年前,37岁的傅小康就在农业银行重庆武隆支行担任“三农”客户经理。刚到这个岗位时,他所在的营业部负责的仙女山片区,农户小额贷款余额有600余万元,其中逾期的就有近20万元,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傅小康坚持把信用宣传做到家、把培训送到户,帮助农户树立讲诚信、守信用的意识。

同时,他还自创工作法。即:贷前调查“三绝不”——客户调查绝不走过场、资料收集绝不马虎、人品了解绝不忽视;贷后管理“三到位”——现场检查必到位、跟踪检查必到位、到期通知必到位。

运用这些办法,傅小康无数次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做调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及时发放贷款助其发展农业生产。12年来,他累计向1800余户农户发放贷款3300多笔,金额超过3.1亿元,带动了6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800余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这么多笔贷款,至今竟然没有一笔不良贷款。

个中原因,除了与傅小康前述工作方法有关外,也在于他“用心用情催收”,感化客户,多次化解了不良贷款风险。

一次,老客户陈大华贷款逾期了,傅小康电话催收时得知其在重庆治病。一周后,陈大华的妻子回武隆签逾期通知书,傅小康自掏腰包200元送问候。第二天,陈妻给傅小康送来一只公鸡,推托不过,傅小康又掏出300元硬塞给陈妻。后来,陈大华病愈出院,一回家便想办法归还了贷款。“我们自己遭了灾,可不能让小康兄弟为难啊!”陈大华发自肺腑地说。

“农民其实普遍很淳朴,一般不会故意赖账。只要工作到位,就能很好把控贷款风险。”傅小康说,在农民奔小康的过程中,很多人缺的是发展农业生产的资金。一笔贷款,往往承载着农户奔小康的期望。

(记者 黄光红)

(稿件原载于2021年08月12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