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红旭的资料照片(2020年9月8日摄)。新华社发
他救起两名素不相识的落水儿童,而他3岁的孩子,从此失去了父亲。
王红旭,这位不满35岁的小学体育教师,用生命诠释了师者的大爱,他为世人上的“最后一课”是——抉择。
他救起两名素不相识的落水儿童,自己却被冰冷的江水吞没
教师节前夕,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到重庆大渡口区的长江之畔,眼含泪水,默默为王红旭献上一簇白菊。
这是2021年6月3日拍摄的王红旭老师送别会上的留言。新华社发
“孩子落水了!”在被悲痛弥漫的记忆中,这一声呼救异常清晰。
因为是儿童节,王红旭和妻子陈璐希约了好友,三家人带着孩子一起到江边游玩。
沙滩上,彩色的帐篷搭起来了,孩子们挖着沙子,大人们谈笑风生。
下午5时40分左右,人群中突然传来呼救声。还没等大多数人回过神来,王红旭和好友许林盛已经像箭一样冲向了江边。
王红旭纵身一跃,从沙滩前沿跳入江中。熟谙水性的他迅速划水,游到一名落水儿童跟前,将失去意识的孩子托出水面,交给接应的许林盛后,一扭身,又奋力向江心另一名落水儿童游去。
“江水又急又冰,心里很慌。”许林盛托着孩子往岸边游。尽管做过救生员,但是强劲的潜流却让他的身体如灌铅般沉重。
脱下衣服和鞋子的许林盛,再次向王红旭游去。他发现,这一次王红旭没有像惯常的救援那样用单臂划水,而是把头扎进江水,托举着落水儿童一路潜行。
江水看似平静实则汹涌,王红旭选择潜行保证了孩子不再呛水,但这样却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
近了,更近了。当他终于把孩子猛推给许林盛时,无情的回浪把乏力的他反推回去……
湍急的江水仍在冲刷撕扯,就在许林盛感觉自己游不回去的时候,一只手拉住了他——那是10多名群众手挽手拉起的“人链”。
而此时,王红旭却越漂越远。“拉我一把……拉我一把……”水声伴着风声,他的呼声显得那么微弱。
红旭,你在哪里?红旭,你快游回来啊!陈璐希嘶喊着,想要冲向江中,幸好被人们拉住。
两个孩子得救了。人们这时才知道,那个为救孩子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素不相识。
王红旭的儿子、年仅3岁的团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哭喊着:“爸爸,爸爸,你快回来!”
2021年9月10日,在育才小学举行的大渡口区教师节表彰活动上,育才小学教师胡伶俐作王红旭先进事迹宣讲报告。新华社发(肖欢摄)
他像“小太阳”一样温暖大家,直到纵身一跃的不告而别
“旭哥”,是同事们对王红旭的昵称,因为他体格壮、身手好,热心肠、爱张罗。
“旭哥”走后,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他是个好人,更是个好老师。”
王红旭出身教师家庭。一辈子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育他:“教良心书,不误人子弟”“好老师不能只做老师,还要当好父母”。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乡亲们对祖辈、父辈的尊敬爱戴,在王红旭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善的种子,也让他从小就立下了“做好老师”的志向。
2009年4月,王红旭来到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也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
这是王红旭老师(左一)和同事在重庆大渡口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合影(2012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发
“师父”代宣年长5岁,与王红旭亦师亦友。白天上课,晚上改写教案,从课堂常规管理到田径专业训练,代宣带着王红旭一起钻研业务。
乐观开朗、勤奋努力,王红旭很快就崭露头角。一次全区青年教师赛课,王红旭抽到的比赛内容是快速起跑,没有训练器械,课程难以出彩,但他硬是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抱回一个二等奖。
这个奖,让王红旭更有信心了。上立定跳远课,他教孩子们模仿青蛙的动作;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他还会穿插有趣的游戏……学校的操场上,经常回响着他和孩子们的笑声。
这是王红旭老师在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为学生示范跳绳(2014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
执教12年,王红旭曾先后荣获市、区优秀教练员称号4次,区优秀指导教师5次,校优秀教师、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各1次,所带班级还多次获得区级、校级优秀班集体。
“‘旭哥’经常说,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要以尊重换尊重。”办公室里,望着王红旭捧回的奖状奖杯,同事们的眼眶又红了。
2015年开始,王红旭开始兼任学校人事工作。办公软件不熟悉,他就买书自学、勤学苦练;人事政策不清楚,他就加班加点、查阅资料;新教师入职手续复杂,他不急不躁,逐项核对,经常连轴转。
古道热肠,或许是因为教师之家的家风传承,或许也是因为菁菁校园的温情传递。
为给80岁的退休老师更改社保信息,他一遍遍地跑社保局;为帮助因摔伤行动不便的同事办理工伤报销,他一次次地上门服务;为照顾因新冠肺炎疫情滞留的新同事,他贴心地送去生活物资……
林林总总的桩桩小事,铭记着融融暖意,直到危难降临的那一刻,直到他纵身一跃的不告而别。
“如果我是他们的父亲,我应该怎么做?”他用生命作答
又一个开学季来临,育才小学的操场上,悬挂着不少师生纪念王红旭的横幅。
代宣说,生死关头,我想“旭哥”没有考虑那么多,救人只是他的本能。
大学暑假,他曾和同学一起去游泳馆兼职。一次,他发现深水区有人溺水,就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还有一次,暑期休假,他带着儿子在外玩耍,旁边的一个小孩磕伤了脑袋,他也是一把抱起受伤的孩子,驱车送往附近医院。
“在危急时,牺牲自己救人值不值得?”这样的话题,父亲曾与王红旭讨论过。儿子的回答斩钉截铁,让父亲内心震动——“危急时候还考虑什么值不值得。”如今,儿子确实做到了。
“红旭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健康、快乐,团团还没出生,他就给他写日记……”陈璐希眼里含着泪,“很幸运能遇到他这样的好人,但又很不幸,他陪伴我们的时间太短了。”
同是教师的陈璐希一直很欣赏丈夫对教师职业的投入。“他对学生视如己出,用心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甚至认识我班上所有的学生。”
“王老师常对我们说,每一粒种子都有适宜的土壤,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田径队学生孟俊帆时常忆起,王红旭和大家约定的“特别时光”,就是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找他倾诉。
这是王红旭老师在重庆大渡口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和学生合影(2012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发
“就像他的名字,他永远都是面带笑容,一笑就眯成缝的眼睛里,透着阳光的温暖。”孟俊帆说,可是以后,他再也不能“赴约”了……
这是2021年6月3日拍摄的王红旭老师送别会现场。新华社发
学生们则用一首诗,表达着对老师的无尽怀念:“您知道吗?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体育成绩可一点没有落下。您化作了校园的一草一木吧,看着我们茁壮成长。”
“看似你把爱留给了别人,但你走后,别人也把爱传递给了我们。”妻子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王红旭听得到这句话。
思考很久,陈璐希还是决定告诉团团,爸爸“会像一颗星星一样陪伴着我们”。
3岁的孩童,还不懂得永别的意味。但妈妈流泪时,他会抱着妈妈说,将来要开飞机,这样可以离爸爸近些。
2019年10月25日,王红旭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大家都赞扬他是英雄,其实他就是一个学生们喜欢的体育老师。”陈璐希和很多怀念着王红旭的人,始终忘不了王红旭在申请入党时所做的自我剖析——
“对待学生,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我是他们的父亲,我应该怎么做?”(原标题:《“父亲”的抉择——追记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记者:周闻韬、吴晶、屈婷、周文冲,视频记者:赵小帅、章林)
这是王红旭老师(右三)在重庆大渡口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和学生合影(2012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时评:师者之爱,危难时绽放英雄气!
时光流转,大江东去,但人们对王红旭的怀念和赞誉却不会随时光和江水而逝。这位人民教师,在危难关头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救起了两名素不相识的落水儿童,自己却献出了不满35岁的生命。英雄壮举感人至深,也为世人带来生的美好和希冀。回望王红旭的人生旅程就会发现,他的英雄气并非偶然,而是源自绵延不绝的师者之爱。
在一个三代从师的家庭中,点点滴滴师者之爱的日积月累,铺就王红旭鲜亮的人生底色。他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爱学生、爱同事、爱家人。在学校,他尊重同事,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大家;对学生视如己出,用心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甘当人梯,乐于奉献。在家中,他是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正是这种看似平凡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长期滋养了他的英雄气,让他在危难之时显身手、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
这并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危急时牺牲自己值不值?”面对这样的话题,他曾坚定作答:还考虑什么值不值!自古以来,“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王红旭用大爱和舍己为人的行动诠释了“人师”的内涵。
“看似你把爱留给了别人,但你走后,别人也把爱传递给了我们。”这是王红旭的妻子陈璐希对丈夫的告慰。是的,师者之爱永远不是单向的,它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脊梁在砥砺前行,看到了新时代的浩然正气在汹涌澎湃!(记者王金涛、周闻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