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代表委员细数履职“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2-03-02 10:11 来源:重庆日报

李春奎

刘希娅

李延萍

余国东

彭静

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序幕。回望这几年,代表委员们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心听取社情民意,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交出一份份亮眼的履职成绩单。本报邀请部分代表委员细数“最振奋、最暖心、最迅速、最专注、最欣慰”的难忘记忆,通过这些履职之“最”,感受代表委员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建言献策的风采。

最振奋——

李春奎:聆听总书记嘱托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重庆日报记者 颜若雯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库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情况,让我深受激励和鼓舞。”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团参加审议,全国人大代表李春奎围绕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向总书记汇报,亲耳聆听了总书记嘱托,“这是我最振奋的履职经历。”

“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视。”李春奎回忆,总书记现场询问三峡库区是否还能看到猴群。当时他颇为骄傲地回答,随着库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巫山小三峡里的猴群越来越多,还出现了国家珍稀动物金丝猴,带给中外游客很多乐趣。

当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春奎提交了多份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建议,均得到国家部委详细答复,并逐一落实落地。他举例称,刚刚召开的2022年全市三峡后续工作会议就提出,今年重庆将启动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修复模式试点,探索设立库区绿色发展基金和库区绿色产业发展资金,“这标志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如今,李春奎从巫山县委书记履新九龙坡区委书记。“不管是生态腹地还是工业大区,都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李春奎表示,自己将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着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最暖心——

刘希娅: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在全国落地

重庆日报记者 颜若雯

“2021年,中央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力度之大、决心之强,超出我的预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近十年,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累计提交了73份议案、建议,其中绝大部分与教育有关。

2018年,刘希娅等28名重庆团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提交《关于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建议》。2019年,刘希娅继续提出《关于加快落实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

2021年,刘希娅提出《关于加大力度治理破坏基础教育生态行为的建议》,并通过重庆日报直播间,从教育专家角度回应了“基础教育内卷”“课外班选择”等热点话题,认为社会补习机构从经济上将教育彻底商业化,占据了学生大部分课外时间,破坏了基础教育生态。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后,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在全国近21万所义务教育学校落地。“双减”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让刘希娅倍感暖心,履职动力也更足了。今年她准备了14份建议,将推动“双减”精准落地,坚定不移推动素质教育。

最迅速——

李延萍:历时四年 重庆中医药学院从建议变成现实

重庆日报记者 颜若雯

去年11月,重庆中医药学院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计划于今年9月开校招生。对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延萍而言,这是她提交建议中落地最迅速的一份。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延萍提交了27份建议。2018、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延萍均提出“加快推进重庆中医药大学或学院组建步伐”建议:“对比全国中医药大学,重庆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规模要保持在5000人以上,专业设置以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为主。”

2019年6月,重庆中医药学院成立并揭牌,项目在璧山正式破土动工。根据规划,学院校舍建设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在校生总规模约10000人,一期在校生为6000人。学院将开设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学等5个基础专业。璧山区还将同步打造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并规划建设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药创新产业园及中医文化传承基地——李延萍建议中的具体措施得到了较好采纳和落实。

李延萍表示,重庆中医药学院建成后,将填补重庆没有独立设置中医药类大学的空白,为重庆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科研支撑。她对此充满期待。

最专注——

余国东:所有提案都与长江生态环保息息相关

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算上今年全国两会拟提交的5件提案,本届全国政协以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共提交提案近40件,每一件都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这是我最专注的领域。”余国东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守护好长江母亲河,是其本职工作,也是其参政议政关注的重点。

余国东回忆,2018年首次参加全国两会,他的第一件提案便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切断农用地污染源。令人欣慰的是,当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余国东将目光投向与水环境密切相关的水产养殖,呼吁要根据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养殖模式、养殖尾水排放特征等,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完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

针对长江岸线各地相继出台各自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政策缺少协同效应的问题,2020年全国两会上,余国东提交提案,呼吁构建长江岸线绿色发展标准体系。

2021年3月1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一年的全国两会上,余国东提交了关于减低船舶污染水域风险,推进长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以及加强遥感监测,提高面源污染防治水平的提案,均得到交通部和生态环境部积极回复。

针对该法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条款凸显出边界不清晰、尺度难把握等问题,余国东透露,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呼吁,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司法解释和制定配套实施细则。

最欣慰——

彭静:呼吁落实未成年人被探视权获评年度好提案

重庆日报记者 周尤

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共提出53件提案,其中50件提案被立案,立案率高达94%。

作为妇联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彭静每年都“雷打不动”地关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对家庭暴力、农村困境儿童入学、拐卖妇女儿童、离婚家庭未成年人探视权等问题的思考,被浓缩成一份份提案。在众多提案中,她最欣慰的是《关于切实落实离婚家庭未成年人被探视权利的提案》,被评选为2018年度好提案。

“我在调研中发现,离婚家庭未成年人探望权利被拒绝、被阻挠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在提案中提出应扩大探望权主体范围,‘将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事实婚姻关系的父母’均列入探望权主体范围,并规定被望视者有权要求有探望权的亲属来探望自己。”

提案提交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各方反馈。2020年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关于探望权的相关规定,比如在探望权问题上要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了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彭静感慨:“这些条款很大程度解决了行使探望权难的问题,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本栏图片均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龙帆、苏思、解小溪、万难摄/视觉重庆

(稿件原载于2022年03月02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