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向良付:深夜“敲门” 救下8条人命

发布日期:2023-11-08 17:47 来源:重庆文明网

向良付,男,汉族,1971年8月生,重庆市巫山县抱龙镇洛阳村综合服务专干兼群防群测员。2023年7月3日凌晨5点30分,向良付像往常一样到桥边查看水情,突然发现河水上涨了4米,距桥面不足1米。他立即将险情紧急报告给村支书,并带领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叫醒沿河居住村民,撤离至对面高地。他亲自“敲响”离河最近的三栋房屋,将屋内8名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撤离不到1小时,房屋就被洪水冲垮。同时河边居住的25户61人全部完成撤离,无一人伤亡。作为群测群防员,他多次发现险情、准确预警,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关键时刻,奋勇当先接下烫手山芋

52岁的向良付平时少言寡语,因时常“磨子压不出一句话”而被村民戏称为“闷葫芦”。但是他话少心明白,作为洛阳村群测群防员,他心里一直有本明白账。

洛阳村地形特殊,两山间夹一沟,山大坡陡沟深,集雨面积广阔,地质条件破碎,几乎每年都要遭受大雨灾害,在巫山是挂了号的地质灾害“频发区”。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预警、以及在遭遇极端天气时成功避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头号大事也是头号难题。2014年3月,村里开大会决定聘请人员担任群测群防员时,不少人脑壳直摆(摇头)就是不往拢站(承担)。他们议论纷纷说:“搞这个“架子”(工作)太担存心,大风大雨别人往家里走时自己却要往外面走,稍有闪失不但群众生命受到威胁,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己一条命,划不来划不来。”

在这个谁来接“火炭元”(烫手山芋)的关键时刻,只有“闷葫芦”向良付闷着头没吱声,心里在不断“盘算”着。他明白,如果人人都怕担责怕遇险,这项工作就永远没人接招,大家的生命安全始终会受到威胁。经过一番思虑,他站了起来,说“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搞,那我来搞嘛”,就这样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接过了这个“火炭元”。

后来,经不住大伙儿嘲笑和家人的不解,他憋出了敢接“火炭元”的理由:这个工作看起是有蛮繁杂、也蛮难得搞,但总要有人来做哈,如果大家都“梭边边”(躲一边)的话,那这个事就要摆起了(没得人做),搞这个事无非就是心细点、眼贼点、腿勤点嘛,莫把它想得像武松打虎那么难。

狂风暴雨中,奋不顾身组织群众撤离

他的那句“心细眼贼腿勤”,一直伴着他,一直没放松。

2023年7月3日,天空乌黑陡暗,预警接连发来。先是县气象部门发布强降雨临近天气预报和暴雨蓝色预警信息,紧接着县水利部门发布中小河流涨水风险提示。看到暴雨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后向良付立即警觉起来,因为他明白,他所负责的洛阳村位于抱龙河边,很多村民把房子建在河边,一遇到暴雨洪水就比较危险。

一直到晚上11点,他才不放心的睡下,在睡前还特意打开窗户,以便随时能听到外面的情况。4日凌晨2点多外面开始下起雨来,听到雨声他立即起床到外面查看一圈,见暂时没有大变化后便返回家中靠在床边眯一哈。到凌晨4点左右,暴雨倾盆声一滴滴如千斤铁锤敲打在向良付的心上:这么大的雨,河水涨水没有?阴槽危岩怎么样?群众的房屋有没有受到影响?他翻身下床,套上雨衣,直奔河堤而去。这时,虽然暴雨如注,但抱龙河安静似睡,浅浅的河水似乎没有被暴雨惊醒。向良付又沿着公路四处查看了一番,绷紧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下。

“老玉,快起来,涨水了,快起来!”4日凌晨5:30左右,正在二楼熟睡的王名玉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窗外瓢泼大雨,让他不由得仔细听了听:没错,是平时少言寡语的“闷葫芦”向良付在楼下急抓抓(焦急)的喊......

他喊话了准没太平事。王名玉不敢怠慢,迅速披衣下楼,打开门就看见站在大雨中全身湿透的向良付。他还来不及问什么,就被向良付拉进屋走到他家阳台上:“快看,洪水要翻桥了,快准备一下,到安全地方去躲一哈。”

其实,就在4点多到桥边查看水情后,沉重的责任感让向良付的心一直悬着。5点30左右,他再次来到桥边,发现不到一个小时,河水竟然上涨了三四米,离五龙桥面不足一米了。

向良付立即掏出电话,将险情紧急报告给村党支部书记万大宪后,迅速挨家挨户敲门叫醒临河居住的村民,“快起来,涨水了,大家快出来……”“快点出来,发大水了,已经漫桥了……”。接到电话的万大宪第一时间把村干部全部叫醒,分成三组挨家挨户“敲门”组织两岸村民转移避险,同时又向镇里汇报了情况。

凌晨6点,洪水翻过桥面、冲垮栏杆,公路上积水已超过30厘米,很多居民家中也已进水。此时,向良付想起住在河边的邱光华、王顺菊、游庆香3户还没通知到,他立即一头扎进雨中,一口气跑拢3家,气喘吁吁的敲开大门喊他们撤离转移。邱光华等3户刚从家里离开几分钟,房子便经不住洪水冲击,瞬间倒在洪水中不见了踪影。亲眼看着自家房子消失在洪水中,邱光华等8人不禁心里一颤,眼睛齐刷刷的看着向良付,充满感激的说到“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大雨挡不住身影、雨声掩不住敲门声。从向良付的第一次敲门声响起,到后来无数次“敲门声”,洛阳村河边25户61人不到半小时全部完成撤离,无一伤亡。这一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向良付的责任心,他及时发现险情、准确预警和紧急“敲门”,镇村干部立即行动,迅速组织撤离转移。

在这次洪灾中,向良付为何能成为第一个“敲门人”?

“这个工作关系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发挥作用,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职责。”向良付说。

十年如一日,始终把群众安危记心上

一次预警救命不难,难的是10年如一日的坚持,始终成功预警确保无一人出现伤亡。

每年从4月份起,在汛期到来之前,他都提前到辖区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进行巡查排查,走村串户给村民发放地灾明白卡,同时在地质灾害严重的易发区设立地灾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防范地灾。即使是在晴好天气,他也坚持每周查看3次地灾点并上传相关数据。

自2014年3月被聘为洛阳村群测群防员以来,他对预警信息、天气预报等格外关注、异常敏感,他通过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学习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在观测灾情、组织群众避险转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已成功预警20余次,转移村民1000余人次,挽救财产损失近300万元。

向良付说,作为群测群防员,工作一定要做实做全做细,做实则是所有地灾及隐患点的资料必须是实在的,避险卡、防灾明白卡要发放到位;做全则是要多给受地灾威胁的群众知识培训教育,教会识险避险技巧,明确紧急逃生路线,掌握简易监测方法;做细则是要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从中发现灾害变化过程,提供判断依据,能够给灾民一个明白的交代。

向良付动情地说:“下雨时,别人是往家里走,我们却往山上跑。而滑坡体本身就是雷区,进去就有出不来的可能。”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让人们对一切能够挽救生命的职业另眼相看。但很多时候,他也会遭到不公平待遇,特别是在组织群众撤离的时候,会出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状况。但为了保护他人生命,他将这些委屈抛在一边。

工作虽苦,但能够保一方平安,让他特别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但这平凡事,却是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我热爱这份工作,丢不下这份工作,我会一直干到退休!”向良付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