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袁真素:捡来的孙女将“112岁奶奶”宠成小孩

发布日期:2023-11-14 11:53 来源:重庆文明网

袁真素,女,1982年12月生,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村民。袁真素是奶奶从坟堆“捡”来的孙女,被捡时身体多处溃烂,奄奄一息,经奶奶不放弃的救助,她终于痊愈长大成人。为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她在结婚时坚决不嫁外地。婚后,为增加家庭收入,在奶奶一再劝说下,她才答应南下打工。2012年,101岁的奶奶在家摔倒导致腿骨骨折,很有可能站不起来,她就辞职从潮州返回家里照顾老人,经过3个月精心照料,奶奶奇迹般的重新站起来了,从此她留在家中尽心照顾奶奶。如今奶奶112岁依然精神矍铄,她用行动与爱诠释了“孝”是精心的陪伴和照料。

“终生牢记养育之恩”

袁真素经常向别人讲述奶奶何树彬和养父袁洁祥对她的恩情“要是没他们,我也许都不在这个世上了。”

袁真素的养父袁洁祥回忆,1982年12月4日,天气格外地冷,年过七十的何树彬前往后山捡柴,路过一个坟堆时,看到草丛里有一个黄色包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个女婴。女婴全身冻的通红泛紫,奄奄一息。来不及多想,已是三代同堂的何树彬抱起孩子赶回了家。

回家后,老人和儿子袁洁祥一起仔细检查发现,婴儿的身体情况比想象中严重得多。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呼吸微弱。两人赶紧把孩子送到了乡卫生院进行治疗,医生表示“这孩子刚出生不久,这么冷的天,几乎没有了呼吸,只能开点药,活不活,看她造化了”。

回到家后,何树彬细心给孩子喂药。家中没有奶粉,老人就将大米熬成黏稠米糊糊,一口一口喂给孩子。得知隔壁村一位母亲刚产下孩子,奶水充足,何树彬找到这位母亲,希望能够帮忙喂养,作为报酬,何树彬将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一头正在产仔儿的母猪送给了对方。

一家人的善良给了这个孩子活下去的希望,在精心照料下,孩子的身体逐渐好转,一条小生命被成功救回!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也越来越健康。这个孩子就是袁真素。

“娶我就必须跟我一起照顾奶奶和爸爸”

时光荏苒,转眼20年过去。

长大后的袁真素出落得亭亭玉立,吸引了不少追求者的目光。但她有一个前提条件:男方要到自己家来生活,跟自己一起照顾奶奶和父亲。

这不就是“倒插门”吗?这一“苛刻条件”吓退了不少爱慕者,却感动了同样朴实的农家汉子周大江。“我明白你的想法,负担再大,我们一起扛!”周大江的一番话打动了袁真素,俩人正式结为夫妻。婚后,周大江如约搬进了袁家,与妻子一起照顾奶奶和父亲。

一家人过得幸福而充实。不过,在那个年代,务农的日子总逃不过清贫,外出打工成为一种“潮流”。小两口也想过外出打工改善家庭生活,但总是放心不下家里人。在两位老人的一再劝说、保证下,小两口终于下定决心,与乡亲们一起南下打工。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11年前,101岁的何树彬在家里摔了一跤,腿骨骨折,医生表示:“由于老人家年龄较大,骨质较为疏松,骨头的愈合能力较差,很有可能‘站不起来’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这时袁真素的养父袁洁祥已经年过六旬,身体状况欠佳。

听到这一消息后,袁真素没有犹豫,毅然辞职,从潮州返回了中山。

对于已为人妻、为人母的袁真素来说,照顾奶奶的认真和细致,可以说与照顾儿女一样:老人因疼痛胃口不佳,就变着法子做些开胃、易消化的菜肴;天气炎热,每天及时给奶奶擦洗和换衣裤;天气阴冷了,背着奶奶到门口晒太阳……在袁真素的精心照顾下,3个月后,奶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

如今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爱唱歌爱溜达,牙齿没掉,喜欢吃白米干饭,时不时还发点小孩脾气……112岁了还能有这样的状态,让外人啧啧称奇。熟悉的村民们都知道,老人健康长寿的背后,离不开孙女袁真素数十年如一日细致的照料。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提到孙女袁真素,何树彬老人连说了三个“好”字!

“奶奶当年从坟头把我捡回来,含辛茹苦养育我长大,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她老了,轮到我来照顾她了。”袁真素说,这是自己回报奶奶的爱和责任。

袁真素的言传身教,深刻的影响着下一代。曾孙辈的孩子们一进家门,都会争相问候、照顾老人,上学的孩子还会主动为老人背诵诗歌、课文……

有一种爱,很小,无须惊天动地,无须甜言蜜语。

你给我新生,我予你颐养。袁真素的事迹引起江津区中山镇党委、政府的关注,将其评为“中山好人”,其感人事迹被央广网、中工网、上游新闻、华龙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