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身。近年来,巫山县在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了山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目标。
游泽英为村民周安翠做检查。摄影:周子杰
乡村诊疗的爱心温度
立春前后,一场大雪将巫山县官阳镇覆盖,在茫茫大山深处的新民村,25岁的女村医游泽英,成为冰雪中最别致的风景。
三年前,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游泽英回到巫山,成为了官阳镇新民村的一名村医。
“游医生,我妈早上晕倒了,你能不能来看一下?”
“好,你就在家里,我马上过来。”
接到村民郑福令的电话后,游泽英迅速背上“全科医生助诊包”,赶往其家里。
游泽英中等个子,圆脸上的几缕发丝在寒风中有些凌乱,村道上那行走中的另一抹“白”,让冰雪覆盖的小村庄多了一丝温暖。
“我们常年在外打工,幸好有村医生帮我们将老人照看到,我们在外面都要放心些。”前几天才赶回家过春节的郑福令,一边热情地拿出水果一边向记者说道。
郑福令的母亲周安翠今年73岁,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到达她家后,游泽英迅速打开“全科医生助诊包”,拿出各种专业仪器,为老人进行检查。
“奶奶,现在高山寒冷,少出去逛,别摔倒了。”经过初步检查,由于天寒老人患上感冒,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游泽英一边测血压,一边对老人说:“主要还是高血压,现在过年期间,还是要吃清淡点,要低盐少油,一定要按时吃药,如果头痛又有反复,您再打电话给我。”
游泽英不仅要为村民诊疗疾病,她还负责全村695户1963人的健康档案建立,其中,慢病管理服务83人,孕产妇管理服务26人,儿童健康管理服务68人,中医药服务696人,以及健康教育宣传等12大项39小项的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她也是1963名村民的家庭签约医生,定期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管理。
游泽英查看村卫生室药品。摄影:周子杰
医疗背包的民生厚度
“行走的医院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培训,下半年我们就在村里开始实施医疗救治。”游泽英背着印有“行走的医院”字样的背包,一边给记者介绍着。
乡村医生活跃在巫山山区的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的距离最近,感情也最深。可是,前些年由于乡村医生的医疗设备比较简单,身背的药箱,常常只有一个听诊器和一些常用药,无法全面诊断病人的身体状况,造成了农村病人要做个常规的检查,也非要跑到乡镇或县城的医院去的现象。
去年,巫山县争取到“行走的医院”项目,项目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选取100个村卫生室具体实施,为100个村医配备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可完成心电图监测、血糖测量、彩超等10余项检查)及摩托车,设立“健康180”热线,打通远程助诊平台,方便村民获得更及时、更全面、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助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游泽英背着诊疗包,她介绍,有了这个“全科医生助诊包”,不仅为病人做检查很方便,也节省了村民就诊所花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可以实时向城里医院问诊就医,让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得到了共享,让我们真正成为了农村中“行走的医院”。
大山里的小村庄。摄影:周子杰
90后医生的初心梦想
游泽英回忆,童年村里只有一名“赤脚医生”,白天都下地干活了,晚上才能找到人,去大医院的路程又远,村民即使是看个普通感冒也不方便。
那时的她悄悄萌生了“成为一名村医”的志向,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毕业后,游泽英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巫山县。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骨干。
“乡村医生”在茫茫大山的乡村里,是很神圣的存在……像游泽英这样的医生还有千千万万,他们不仅仅给村民“看病打针”,更多的是能给予村民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全感”。是留守老人的陪伴,是病痛缠身时的“解药”,是琐碎生活小事的“帮手”。
近年来,巫山县加强了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年轻村医被选派到村卫生室服务,由患病群众跑去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找医生看病,变为大学生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服务。可喜的变化,带动了巫山基层医疗环境的大改变,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