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轮椅上的养蜂人

发布日期:2024-05-06 23:50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进入五月,三星乡石星村华阳组万木葱郁、百花争艳。现年57岁的村民马世刚,虽因肢体重度残疾,靠坐着轮椅出行,但随着天气日益变暖,却显得特别忙碌。他每天不仅要照看20多群中蜂产子分房、采花酿蜜情况,还要售卖蜂蜜、做做家务。

正是这些小小的中蜂,让轮椅上的养蜂人马世刚自食其力,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甜蜜”产业,他在产业致富的“甜蜜路”上不懈奋进,享受到了“蜂”收的喜悦。

马世刚坐着轮椅查看中蜂活动情况 (1).jpg

外出务工,遭遇车祸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5月的一天,在浙江省富阳市一家塑料厂务工多年的马世刚外出时,不幸被一辆疾驰的小车撞伤了背部,导致背脊骨骨折,虽经当地医院手术治疗,下半身仍然截瘫。

当年冬天,在亲人的帮助下,时年36岁的马世刚坐上长途汽车,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老家,从此瘫痪在床。

在此之前,他的妻子秦世琼在家背东西上楼时,不慎从3米高的楼梯上跌落下来,将右脚摔伤致残,在家也只能干一些轻松的农活。

“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回到家后,马世刚每天躺在床上,身体一天天地消瘦,因下半身失去知觉,臀部溃烂严重,在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已走到尽头,一度颓废。

四年后,马世刚的弟弟马世伦从浙江务工回来时,买了一辆价值500元的手动轮椅赠送给他,犹如一股暖流通达心扉, 冲散了他久存心间的阴霾。

靠着轮椅代步,马世刚外出时能够呼吸屋外的新鲜空气,看家门前的山水田园风光,与邻居谈心交流,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尽我最大的努力……”看着日夜为他端饭递水、接屎接尿,操心操劳的妻子,想到政府和亲人的关心关怀,一度埋怨自己身体“不争气”的马世刚鼓起了坚强活下来的勇气。

马世刚在妻子帮助下查看中蜂酿蜜情况  (2).jpg

与蜂结缘,乘“蜂”破浪

石星村华阳组村山林资源丰富,植被茂密,养蜂所需的洋槐、乌泡、五倍子等主要蜜源植物多达20余种,是一个蜜源“宝库”,养殖中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5年前的一天,坐着轮椅在院子休息的马世刚,突然看到院子里飞来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虽然下身瘫痪了,但我还有健全的双手和大脑,何不养殖中蜂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呢。”看着飞来飞去的一群中蜂,养殖中蜂增收的愿望从马世刚的心底慢慢升腾起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不禁由忧转喜。

双手转动着轮椅,马世刚找来邻居家一个闲置多年的蜂桶,清理一番后放置在庭院里,通过筑巢引凤,很快终于招引到了第一群中蜂,他如获珍宝,从此,对养殖中蜂产生了浓厚兴趣。

与中蜂结缘后,靠着轮椅出行的马世刚边精心照看照管中蜂,边找来木料和工具,在妻子配合下,自己动手制作蜂桶、蜂架,通过自繁自养,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

查看蜂场、检查蜂脾、观察中蜂活动情况、防止异蜂“侵袭”……成为马世刚每天的“必修课”。

“为了保证蜂糖质量,我养殖中蜂从来不人工喂糖,每年只采收一次蜂糖,每次每桶只采收一半的蜂糖量,余下的一半供中蜂自己食用。就是这小小的20来群中蜂,在2023年产糖90多斤,为我挣回了1.6万多元的收入……”谈到发展中蜂产业,享受到“蜂”收喜悦的马世刚脸上充满了笑容。

马世刚坐着轮椅与妻子一起在剥竹笋壳.jpg

“门外汉”变 “养蜂能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诗人罗隐脍炙人口的诗句,高度赞美了蜜蜂和养蜂人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身为养蜂人,随“蜂”而动,因“蜂”而为,亦是辛苦忙碌。

“为了养殖好中蜂,我可是下了大功夫的。蜂蜜的质量是由养蜂人把握和决定的,管理技术不到位,蜂蜜量小不说,品质也大打折扣。”言谈举止中,马世刚质朴的话语却充满了自信。

初学养蜂时,马世刚发现,看上去简单的养蜂活,其实是门技术活。作为一个“门外汉”,他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艰辛,经常被中蜂蛰得满头是包还只是小事,因技术欠缺导致中蜂经常死亡和逃跑,才真正让他品尝到了焦头烂额的味道。

为了学好养蜂技术,马世刚托亲戚朋友买来书籍认真学习预防疾病、留住蜂王、产子分房等关键技术,还经常坐着轮椅到三星乡的场镇上赶集,与养蜂大户交流,不断总结养蜂经验。

前后用坏了两辆轮椅,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努力,他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养蜂能手,推动中蜂产业发展逐渐有了起色。

“养蜂,给他家带来了新希望、甜蜜生活……”转动着轮椅,精神矍铄的马世刚乐呵呵地说,春夏是蜜源最丰富的季节,也是中蜂产子分房的最佳时间,做好繁育工作,是扩大养殖量的关键,要通过自繁自育,在今年要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群以上。

心中有光,不怕路长。靠着踏实、肯学、肯干和自强不息,马世刚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收致富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生活也将如蜂蜜一样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