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眉大眼、阳光帅气,举手投足间如春日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这是区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岳淇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自从我宣读了入队誓词后,‘救援’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今年24岁的岳淇民比同龄人多了一份稳重和成熟。他说,这是5年救援工作给予自己的“馈赠”。
锤炼本领——夯实应急救援“真功夫”
“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在救援设备、队员准入上具有“高门槛”。
考取多项应急领域专业证书、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迅速准确判断形势、制定科学合理救援方案、带领队员迅速展开行动……在岳淇民不断地钻研努力下,这些专业技能和救援能力被他一一“解锁”。
“我们掌握的技能越多,意味着救援就会更高效。只有平时多演练、多备战,待出现突发状况时,才能战之能胜。”岳淇民说。
2022年8月,新冠疫情笼罩下的山城重庆面临极端连晴高温天气,多地引发山林火灾。受极端高温天气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火灾的扑救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8月27日早上5点30分,一通电话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刚刚结束忠县高速路口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岳淇民接到了紧急救援通知,没有丝毫犹豫,他毅然随队出发,多次转战火场,和队友们连续奋战了25个小时。
连续奋战后,岳淇民和队友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嗓子完全沙哑,只能不停地喝水缓解。每批撤下来的队员只能在山脚高速公路旁的草地上休息,保持随时待命的状态。
“虽然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但是在救火时,我心里还是有一丝恐惧。可一想到山火蔓延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一丝的恐惧便化成了前进的动力。”岳淇民说,当全体救援队员历经艰辛、最终化险为夷的时候,大家都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跨国驰援——勇赴万里之外的“战场”
2023年2月6日发生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大量民众被困。应土耳其政府请求,我国派遣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一支支民间救援队也带着救援装备和物资、带着中华民族的温暖和人道主义的大爱汇聚而来。
当时,重庆市蓝天救援队派出了16名队员,岳淇民就是其中之一。
救援队携带热成像探测仪、无人机、液压破拆系统、雷达生命探测仪、卫星地面站等救援设备前往救援。到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后,队员们立即转机前往地震重灾区马拉蒂亚开展救援工作。
一到达马拉蒂亚,岳淇民和队友顾不上休息,放下行李就进入废墟中展开搜救工作。“救援难度超乎想象。”岳淇民说,重型设备短缺、道路坍塌损坏、天气寒冷、语言不通等困难比起余震的凶险只是“小巫见大巫”。
2月11日凌晨5点12分,岳淇民与另外2名队友在一处废墟上进行生命探测作业时突遇余震。“身旁未倒塌的楼房砖石不断脱落,楼体肉眼可见的摇晃,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由于处于夜间,且地形复杂,我们根本来不及撤退。”岳淇民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现在还有些后怕,幸好楼体抗住了余震,短短的几十秒成了他终生难忘的记忆。
天灾凶险,但事在人为。在救援行动中,岳淇民和队友克服种种困难,参与累计搜索面积近2000平方米。
激励着队员的除了自己内心的信仰,还有救援路上收获的温暖,土耳其当地民众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他们的支持和感谢。岳淇民告诉记者,当他们结束救援准备回国时,土耳其民众夹道欢送,土耳其外交官还向大家赠送了礼物,令人十分动容。
参与科普——为平安家园贡献力量
无论是山火、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户外安全事故,抑或是公益活动、重要赛事保障,岳淇民和队友都会用专业和诚恳,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保障。
在救援行动之余,岳淇民还在多个“安全课堂”中留下了身影,为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在社区,岳淇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等实用知识;在产业园区,岳淇民帮助企业员工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置技能;在学校,岳淇民为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近年来,岳淇民先后获得“重庆市普通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重庆市蓝天救援队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对岳淇民而言,“应急救援”不是兴趣,而是早已融入生活和骨血中的“职责”。虽然一路走来,岳淇民收获了不少鲜花和掌声,但前路漫漫,他仍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为平安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