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燕在给学生上课。(视觉重庆记者 颜安 摄)
“娃娃们读好书,才是下庄村最大的出路!”4月28日下午,重庆市城口县委礼堂,张泽燕用激昂的声音讲完结束语后,在如雷般的掌声中退到了后台,“每次上这个演讲台,总让我想到下庄村教室里的讲台。”
当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举行城口专场,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教学点教师张泽燕作为报告团成员,向当地干部群众讲述自己坚守下庄村教学42年的点点滴滴。
张泽燕今年58岁,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张泽燕的父亲是村里的老教师,16岁时,张泽燕在骡坪镇读完高中,回到下庄村接过父亲的教鞭继续教书,这一教就是42年。站在三尺讲台上,张泽燕始终不敢忘记父亲的教诲:“教师不能误人子弟。”
那时的下庄村,条件很艰苦,没有教室,60来个学生只能挤在老师家里上课,就连课桌板凳都要学生自己出,一个学生出课桌,另一个学生就出板凳。1992年,村里决定把村保管室改造成教室,每位村民按人头出木料,村集体出工钱做课桌板凳。就这样,村小建起来了,张泽燕终于可以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了:“学生们很争气,年年期末考试都是全乡第一!”
下庄村修通天路的故事已被人熟知,张泽燕是村里屈指可数的没有参加修路的壮劳力。“毛书记说,下庄修路是为啥,就是为了大家能够走出去,如果老师也去修路,那娃娃们就学不到知识,下庄村才真正没有了出路。”张泽燕说,这份“特许”让他深感责任重大,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备课和教书上。
张泽燕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些年来,下庄村有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没有一个孩子辍学。后来,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下庄村小学建设得更好了,设施设备齐全,课程设置全面,孩子们还有了营养午餐,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飞跃。
随着下庄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孩子送往教学资源更好的中心校或者带着孩子外出求学,教学点的娃娃越来越少。如今,教学点只剩7名学生,其中只有两名小学生,另外5名还不到7岁,也跟着一起上课。
贴在墙壁上的课程表,见证了张泽燕的忙碌。从语文到数学、从英语到音乐,每一节课的任课教师都是他。工作量虽大,但张泽燕却游刃有余:“曾经我有调离这里、做一份更轻松工作的机会,但我拒绝了,因为父亲曾对我说,教书必须教好,不能误人子弟,更不能半途而废。”
飘扬的红旗,安静的教室,见证着这位乡村教师几十年的坚守。从16岁到58岁,从刚站上讲台的青涩小伙到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张泽燕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了下庄,奉献给了讲台。他用自己的坚守,点亮了孩子们的明天。
(稿件原载于2021年04月30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