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黔江区!
掀起文明新风
汇聚实践力量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黔江区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强力实施“四化建设”,努力建构“四梁八柱”,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接地气有效力可持续。
一 阵地标准化
按照“五有”标准,完成“1+30+219+N”四级阵地建设。整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志愿者协会,打造集“标识导向、实践体系、实践培训、成果展示、志愿服务、制度规范”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中心。盘活党群连心室、图书室、心理辅导站等资源,建设实践所30个、站219个,并实现每个所(站)都有固定场所、鲜明主题、专事人员、特色活动和制度规范。依托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社区大院等,建设一批实践点(岗),确保文明实践落实到点上、服务到岗上。
二 队伍专业化
秉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中心遴选一批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善于宣讲的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组建文明实践“双百”专家库,并根据专家特点推出一批服务“菜单”。结合乡村振兴,组建农技推广、文体服务、科学普及等专业队伍12支,结合社会治理,组建“石城清风”“黔之蓝”“乐和城南”等特色队伍431支。依托志愿者协会,孵化“帮帮帮”“凌云社工”“蓝天救援”等专业队伍187支。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2万余人。
三 工作规范化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工作规范化开展。明确区委主体责任、各级“一把手”直接责任,建立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报备发布、督导考核等制度,落实试点工作考核“四纳入”。制定《黔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嘉许奖励办法》,以城西街道水井湾社区“积分快乐会议”为样板,推广社区文明“积分制”,探索行政层面、社区层面、公民层面参与文明实践的机制和办法。落实机构、编制、职能职责和经费保障,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实体化运转。
四 活动常态化
着力对接群众需求,开展有效文明实践活动。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多项活动。结合社会治理,策划“一所(站、队)一品”个性化项目344个;策划并实施公租房小区、安置小区个性化服务,助力农民变市民教育实践。结合时政要求,有计划组织“双百”专家“五进”“六讲”,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助耕支农、吃得文明等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20000余场次,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新风。
“青坪乐子”五步五单工作法
重庆市黔江区城南街道青坪社区是渝东南片区最大的贫困户易地搬迁安置点,目前共有来自全区29个乡镇街道的413户1500多贫困人口搬迁入住,社情较为复杂。2019年以来,该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围绕“乐”“和”主题,打造了“青坪乐子”个性化品牌项目。
“青坪乐子”每周三定期集中开展,由社区党委按五步五单工作法组织实施。
第一步,采取楼栋长入户了解、社区干部及社工值班接访、群众意见箱征集、APP平台点单等方式,收集社区群众需求,形成“群众点单”机制。
第二步,指定文明实践专职联络员,由联络员于每周五前汇总需求,确定下一周文明实践活动主题,并报社区党委书记审定,形成“汇制定单”机制。
第三步,依托“文明黔江”微信公众号,每周五定时发布活动信息,并转发社区群众微信群,发动社区群众参与,形成“定时发单”机制。
第四步,社区文明实践站将活动任务分派给龙门阵、和事佬、肯帮忙、找乐子四支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小分队不能完成的,由联络员上报中心,再由中心调度或招募队伍协助完成,形成“定向派单”机制。
第五步,联络员现场发放活动意见反馈表,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与志愿服务回执单一并反馈给志愿服务队,以便改进提升服务质效,形成“议效评单”机制。
“青坪乐子”组织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整合了“互联网+扶贫”基地、扶贫产业基地、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各类资源,搭建“龙门阵、和事佬、肯帮忙、找乐子”4个文明实践平台,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