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大足区“月圆中秋·家风传承”主题活动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家教家风建设专题讲座、好家规好家训诵读、家庭故事分享、主题文艺演出等子活动轮番上阵,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富有时代气息的节日温暖。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旨在让文化和风细雨地浸润群众生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重点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引领、做好文化引领,凝心聚力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大文章”做实、做透、做好。
▲市民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排练节目
近年来,大足区注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需求导向,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做好群众身边事、心头事,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把功能齐全的阵地建在群众周边
▲回龙镇骑胜村谢家大院文明实践点开展高粱杆手工艺品制作活动
“黄桷丫丫,外公能干,推碗豆花;高粱粑粑,外婆手巧,绣朵花花。”8月的大足,高温持续,走进回龙镇骑胜村,一座乡村小屋印入眼帘,孩童的嬉笑声伴着充满回忆的乡间童谣洋洋盈耳,这就是该村的谢家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暑假期间,我们每周都会在这里开设一节高粱杆手工制作课,教学如何制作果篮、花瓶、收纳箱等手工艺作品。”来自回龙共青希望小学的美术老师李杰介绍,在该实践点开展志愿教学,一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帮助周边村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借此丰富周边50余名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
该实践点是利用村民陈龙会的废弃民房及小院改建装修而成,占地120平方米,内有好家风好家训传承展厅、农耕文化展示厅和特色艺术品展示厅。结合当地“高粱文化节”主阵地、家风家训传承地、杨国良红色故事起源地等地域资源优势,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群众生产生活有机结合。
“今年天气炎热,实践点不仅开空调,还定期举办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健康服务、邻里关爱、义诊义检等特色活动,既能节约用电还能学点新东西,附近群众都愿意来。”58岁的陈龙会笑着说道,“没想到自己的老宅子有一天会变得这么好看、这么热闹。”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大足区按照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建设标准,充分利用文化站、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闲置资产等现有资源,在全区建设了四级实践阵地348个,其中区级中心阵地2个、镇街实践所阵地27个、村(社区)实践站阵地309个、实践点阵地10个,配齐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科普宣传、文化活动、体育健身5个功能场所及其相应的设施设备,镇街、村(社区)建成率、覆盖率达到“两个100%”,形成群众参与文明实践“15分钟圈”,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
同时,大足区结合中敖火龙、万古鲤鱼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彩稻田、十里荷棠等乡村旅游地,以及石刻文化、五金文化、重汽文化等特色文化,多措并举打造具有大足特色的实践活动场所。
把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在昌州戏台文明实践点开展川剧传理论活动
9月18日,大足区龙滩子街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的阵地搬到了社区凉亭里。买菜、纳凉的居民们逐渐围拢过来,咨询最新惠民政策、接受“创文”问卷调查、学习疫情防控知识。
“这样的微宣讲活动耗时不长,全是干货,群众接受度很高。”双龙东路社区书记柴红云介绍,今年以来,龙滩子街道累计组织宣讲活动200多场次,每场听讲群众多达上百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聚焦“聚人气、传思想、易风俗”,大足区精心组织策划大众化、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采用“讲、评、帮、乐、庆”等多种方式,常态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以“讲”为例。大足区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句半、故事会、小品等形式,围绕理论、政策、法律、健康、科技、典型、文化7个类别内容,分众化、精准化、对象化开展“大足小宣”实践品牌活动。今年上半年,该活动累积开展900余场,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思想文化水平。
“我们以川剧唱法结合念白,编排了‘八唱大足新风尚’川剧表演节目,就是希望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大足区戏剧曲艺协会会长谭冬鸣介绍,“我们每周六晚上7点半都会在昌州戏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表演,老百姓喜欢听、喜欢看就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大的鼓舞。”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足区以“评”为抓手,利用积分制、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居民自治方式,组织群众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积分兑换活动400余起,积极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同时,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之地,大足区围绕婚俗改革试点主要内容,深入挖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开展集体颁结婚证、集体婚礼等活动,全面提升群众对婚俗改革的参与积极性,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婚姻家庭,积极打造“幸福石足”品牌,联动持续助推婚俗改革。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对新人参加集体婚礼。
“今年以来,大足区常态化开展了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其中送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惠民电影、全民阅读等文化活动700余场,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200余场,覆盖城乡居民约30万人。”大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把真诚温暖的志愿服务送到百姓心坎
▲文明交通志愿服务
9月6日,区人民医院志愿服务队走进龙水敬老院为老人们开展中秋送温暖义诊活动;9月15日,宝兴镇组织志愿者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9月16日,区司法局在三驱镇千佛村开展法律援助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
连日来,一系列“喜迎二十大·志愿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在大足区各镇街陆续开展,旨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实效,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为让更多群众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科学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今年以来我们常态化开展医疗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足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仅“健康百村行”服务项目的受益人群就已超5万人次。
立足为民惠民,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大足区重点培育了10个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的文明实践项目,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用一件件实事暖人心,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
立足普惠性项目更具实践性,大足区以“棠香·故事会”为载体,弘扬大足石刻中蕴涵的“慈善孝义廉”优秀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养;以“法律明白人”为载体,解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法治素养;以“健康百村行”为载体,聚焦群众身体健康,提升群众健康意识。
立足特惠性项目更具持续性,大足区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重点,通过“困境儿童温馨小屋”“小雨滴筑梦成长营”“阳光成长计划”“快递小哥”等项目,持续开展社会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大足区还通过建立“快递小哥”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快递小哥走街串巷熟悉环境的优势,引导他们广泛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文明行为倡导、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上半年,“快递小哥”帮扶项目受益人已达5000余人次。
各类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暖的是人心,聚的是人气,赢得的是群众的认可。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不仅打开了群众的心房,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群众心中响当当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截至目前,依托重庆文明实践云平台,完成网上志愿者注册3.38万人。
图片由大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